百舸爭流的思想 教案
8.如何理解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斗爭從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
從思想觀點上看,哲學上確實存在著“兩個對子”,即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但從哲學派別上看,則只能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陣營,而不是四軍對壘,因為在哲學史上,從來沒有游離于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外的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獨立派別。辯證法與形而上學不是同唯物主義相結合,就是同唯心主義相結合。
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圍繞著如何理解世界的存在狀態,用什么樣的思維方法來把握世界的問題而形成的。它們的對立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始終與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相結合的,在歷史上存在過形而上學的唯心主義,也存在過辯證的唯心主義;存在過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也出現過辯證的唯物主義。既有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結合,又有唯物主義和形而上學、唯心主義和辯證法的結合。
9。理解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應該注意哪幾個問題?
一是物質和意識的對立,只在非常有限的范圍內才具有絕對的意義。也就是說,它僅僅在承認什么是第一性和什么是第二性這個哲學基本問題的范圍內才有絕對的意義,超出了這個范圍,物質和意識的對立只具有相對的意義。
36
二是要克服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錯誤理解。不能僅從兩個語詞的表面意義上來理解其內涵(英文中唯物主義為materialism,來源于material,物質;唯心主義為idalism,來源于ideal,理想),認為唯物主義是重物輕人的物本主義或貪圖享受的物質主義,把唯物主義理解為貪吃、肉欲、愛財、牟利、娛樂等一切滿足感官需求,追求個人私利的齷齪行為;認為唯心主義是輕物重人、追求社會道德信仰的理想主義。這是極其錯誤的。唯物和唯心是一對哲學范疇,表明一種在關于世界本原、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上的特定哲學立場或哲學傾向,是一個世界觀問題。
三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是同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交織在一起的。
10.如何認識唯心主義產生和存在的社會根源和認識論根源?
社會根源在于:一是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不發達以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離,為片面擴大精神的作用提供了社會條件;二是在階級社會,唯心主義哲學總是受到社會沒落階級、反動階級的擁護和利用,從而使其得以保存和流傳。
認識論根源在于: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分離。如果片面夸大認識過程中的感覺、經驗等因素,把它們看成不依賴于物質的第一性的東西,就會導致主觀唯心主義;如果片面夸大認識過程中的概念、理性因素,把它們看成是不依賴于物質的第一性的東西,就會導致客觀唯心主義。同時,人類認識過程是曲折的,而不是直線的,如果把這個曲折過程中的某一個片斷夸大,就會陷入唯心主義。
四、教學方法建議
(一) 課時安排
建議安排2課時。有兩種安排方式供參考:一是每框1課時;二是l課時講兩框的理論知識部分,1課時引導學生開展討論、提出質疑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