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爭流的思想 教案
(二) 教學方法建議
教師在教學中要貫徹課程標準中強調的新理念,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結合本課的具體內容,主要適合采取講授法的內容有: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如何正確認識唯心主義的作用,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歷來是同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斗爭相結合的等。
哲學的本性決定了在教學中應該強調探究式的教學方法,也最有利于使用探究式。在探究的過程中,使學生親歷思維過程,體驗思維方法,理解基本結論,領悟哲學思想。
例如,對“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的教學,就可以從學生的生活事例人手,提出讓學生能夠探究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講“眼見為實”,意指人們親眼看到(感覺到)的事物是真實的,在實際生活中,卻經常會出現“眼見”未必“為實”的情況。
37
又如,我們可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未能看到實際事物的全部;只能看到事物的外部現象,不能看到事物的內在本質;受各種因素影響,我們的感覺還會產生錯覺或幻覺,甚至有時會被假象所蒙蔽。由此,我們就會提出這樣一系列的問題:我們“感覺”到的“事物”都是“客觀存在”的嗎?我們沒有“感覺”到的“事物”是否在我們的“感覺”之外“客觀存在”嗎?世界上“事物”的存在是不是以我們的“感覺”為轉移呢?為什么以我們的“感覺”為轉移處理問題往往不能如愿達到理想的效果呢?我們為什么會對“事物”有“感覺”呢?我們對“感覺”到的“事物”應采取什么態度呢?我們的“感覺”對“事物”有什么作用呢?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和解決,直接關系到我們如何從事社會生活,如何達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從哲學上說,這些問題主要就是涉及人的“思維”(意識)與“存在,,(物質)的關系問題,也就是哲學的基本問題。通過學生思考討論,使學生明確哲學的基本問題與生活息息相關。然后,讓學生開展“角色體驗”的活動:學習了哲學的基本問題,假如你是個醫生,處理病情和處方的關系應遵循什么原則?假如你是個法官,處理案情和判決的關系應遵循什么原則?假如你是個企業經營者,處理市場行情與經營策略的關系應遵循什么原則?作為學生處理自己學習實際與指定學習計劃的關系時又應遵循什么原則?從而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哲學的基本問題也是每個人在實際生活中都回避不了的問顥.
(三) 探究活動操作建議
探究活動1(教材第9頁):“哲學研究的問題有很多,我們能不能從中找出一個貫穿哲學發展始終的基本的問題?”
此探究活動是本課的起始內容,可作為創設課堂教學情境使用(或作為聯結一、二課的導語),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通過第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而整個世界包括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那么在哲學研究的關于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認識等很多問題上,有沒有一個貫穿哲學發展始終的基本問題呢?如果有,應該是什么呢?為什么呢?這就自然過渡到了本課要學習的內容。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教師著重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貫穿哲學發展始終的基本的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本課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