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爭流的思想 教案
3.哲學界對哲學基本問題的爭論
哲學基本問題一旦以明確的形式提出來,爭論就接踵而至。圍繞恩格斯對哲學基本問題論斷的爭論,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從未間斷,前后發(fā)表論文上百篇。歸納其中的主要觀點,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傳統(tǒng)”論。這種觀點認為,自人類產(chǎn)生哲學一開始,就存在著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全部哲學史都貫徹著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44
二是“否定”論。包括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從古代到當代的整個哲學發(fā)展史不存在一個基本問題,甚至同一時代哲學研究的“對象”和“內容”也不盡相同,因而也就有不同的基本問題;另一種觀點認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提出沒有多大意義,相反還給以后的哲學的發(fā)展帶來消極的影響,如,把哲學家分成兩大陣營,就會禁錮人們的頭腦,束縛哲學的發(fā)展,把哲學研究簡單化,以至發(fā)展到對哲學的研究采取貼標簽的方法,而且哲學的基本問題的兩個方面,又都強調物質的決定作用,有明顯的機械論色彩。
三是“過時”論。有學者認為,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只是在近代的一個短時期內才有意義,之后,馬克思通過對實踐觀點的論述,實際上已經(jīng)把“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問題確立為新時期哲學的基本問題。
四是“發(fā)展”論。早在1988年就有人提出,要用“人與世界的關系”來取代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作為哲學的基本問題,此后,仍有一些學者重復這一觀點,認為恩格斯關于哲學基本問題的理論,應當隨著人類社會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從而要求把“人與世界的關系”當作當代哲學的基本問題。
(選自:韓慶祥主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疑難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