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 教案
157
四、教學方法建議
(一) 課時安排
安排2課時。第1課時著重引領學生觀察和分析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領會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理解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第2課時著重講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解析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訓練學生的綜合性思維,嘗試用系統優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二) 教學方法建議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教師要努力把基本觀點、原理融人生活題材之中,引導學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觀點,讓學生親歷“活動——體驗——表現”的過程,在探究中認同價值目標的教學理念。
(1) 從學生感興趣的事例入手,提出問題引出觀點。
(2) 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演示自然界、社會生活中的實例,說明其觀點。
(3) 組織討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 探究活動操作建議
探究活動1(教材第54頁):“你能說出實際生活中事物相互聯系的事例嗎?”
學生通常能夠觀察到現象的聯系,但很難深層地理解事物的內部聯系,因此,在進行本探究活動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尋找事物的內部聯系。如,科學研究中許多對于事物運動規律的發現。除自然科學外,社會科學領域中也有許多規律性的探索。如,經濟運行的規律、國際交往的規律以及人才成長的規律等。活動中不僅可尋找到許多聯系,同時要引導學生在探討和分析中懂得用聯系的方法思考問題。
探究活動2(教材第55頁):“人可以通過自己的活動影響和改變生態平衡,但人又不能破壞生態平衡,這是為什么?”
這個問題表面上看很好回答,但是深層追究,學生卻不一定得能分析清楚,可引導學生舉出實例來說明原因。如,1998年特大洪水的原因,“三門峽工程”與其上游渭河水患的聯系,以及近年來仍然存在著的亂砍濫伐導致的后患等,都可以聯系“五個統籌”說明聯系觀點的重要性。
探究活動3(教材第56頁):“廢舊電池是通過哪些環節危及人類健康的?聯系生活實際,看看還有哪些事例能說明聯系的多樣性。”
這個問題比較專業,需要學生具備多學科的知識才能夠分析清楚,因而此探究活動也具有引導學生熱愛科學的功能。為此,教師備課時要收集一些資料,做好知識的準備,以能夠自如地駕馭教學,引導主題。課堂上可以讓學生盡情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然后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根據聯系的觀點進行總結、歸納和提煉。
探究活動4(教材第56頁):“恩格斯的這段話說明了什么?結合所學的哲學原理,談
158
談你對這一問題的理解。”
此探究活動仍需要聯系生活實際來進行。教師可以首先提出一個很淺顯但很重要的問題:100多年前,就當時的社會狀況看,應該沒有像現在這樣污染嚴重、資源枯竭,但恩格斯就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原因是什么?現實生活給了我們教訓和懲罰,我們才認識到必須與自然和諧相處。如果沒有這些教訓和懲罰,我們是否能夠認識到這個道理?還可以由學生提出問題并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