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 教案
153
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
(2) 整體和部分又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一是整體和部分相互依賴。整體離不開部分,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離不開整體,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整體的部分就失去了它在整體中的意義,不成其為部分。二是整體和部分相互作用。整體的性質和功能狀態影響著部分功能的發揮,整體的性質和功能狀態變化了,部分的性質和功能狀態也會隨之而發生變化。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也影響著整體功能的發揮,特別是關鍵性部分的性質和功能狀態的變化甚至會對整體功能狀態起到決定性作用。三是整體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原來作為整體的事物,相對于更高層次的系統來說,它又成了部分;原來作為部分的東西,相對于更低的系統來說,它又成為整體。
理解整體和部分之間的辯證關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觀察和處理問題時,應當樹立全局觀念或大局意識,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一個學校、一個企業、一個單位或者一個國家都是整體。整體總是由許多部分組成的,各個部分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如果缺乏全局觀念,把目光僅僅局限于一個部分,那就不可能處理好各個部分的問題,勢必陷入顧此失彼的境地,從而不利于整體的平衡和發展。整體性的觀點和方法,在現代科學發展和經濟組織管理中,越來越顯示出重要的意義。同時,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搞活局部,充分發揮各個局部的積極作用,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4.掌握系統優化的思維方法
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對于指導我們的認識和實踐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認識方面來說,系統優化方法要求我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既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從整體出發認識事物和系統,又要把事物和系統的各個部分、各個因素聯系起來進行考察,在聯系中把握各個部分,在聯系中把握事物整體,統籌考慮,優化組合,最終形成關于這一事物的完整的和準確地認識。
從實踐方面來說,系統優化方法要求處理和解決問題時要著眼于整體功能狀態的優化,力求系統的最佳效應。系統的性質是要素、結構、環境三者的函數,其中結構起著關鍵的作用。所以,要十分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協調有序,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實現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功能。一個工廠,在人員、設備、資金和其他資源不變的情況下,如果組織管理工作做得好,使結構有序,配合默契,就會產生出更大的經濟效益。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發展中,國家的建設和社會的發展是“一盤棋”,個別行業和地區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不利于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因此,必須從系統整體出發,搞好宏觀調控。經濟發展和人口、環境、資源以及社會保障等方面必須相互配合,東部地區加快發展,必須和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協調發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須共同進步,所有這些都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系統優化的方法,統籌兼顧,大力協調,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