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 教案
150
2.本課探究活動的設計意圖
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聯系的。這一框設計了三個目。
第一目,聯系的普遍性。這一目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
這一探究活動只有一問。讓學生從太陽風暴襲擊地球的故事中了解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太陽風暴會影響地球,甚至會影響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讓學生自己舉出更多的例子來說明聯系的普遍性。
第二目,聯系的客觀性。這一探究活動有兩問。
這一探究活動的第一問要讓學生知道,生物圈不是人類自己創造出來的,它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第二問就目前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改變,已經造成了對生態平衡的破壞的現實狀況,讓學生明確人類的活動又要受到生態環境的限制和制約,在客觀的生存環境面前,人又不能隨心所欲發揮自己的能動性,肆無忌憚地改造環境、改造自然。可以讓學生就自己所知道的實際事例進行討論。
第三目,聯系的多樣性。這一目設計了兩個探究活動。
第一個探究活動,就廢舊電池中的有害物質通過各種環節危及人類生存環境及人的生命健康,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了解聯系的多樣性。告訴學生自然界中的聯系是隨處可見的,是多種多樣的,有一些我們能夠看到,有一些我們不容易看到,引導學生學會認識事物之間間接的、本質的和長遠的聯系,認識把握聯系的多樣性,對于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世界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個探究活動,通過引入恩格斯的一段話,把人類活動通過各種途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昭示在學生面前,雖然恩格斯講的已經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但是今天依然對我們有重要的啟發意義:環境保護是人類永遠的主題,保護環境與每個人有關,可以讓學生就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二框,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這一框設計了兩個目。
第一目,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這一目設計了兩個探究活動。
第一個探究活動,旨在告訴學生一幅畫就是一個整體,在這幅畫中每一筆、每一劃都是作為這個整體的一個部分而存在,正是因為吳道子的“鐘馗捉鬼圖”很好地處理和運用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所以使他人無法改動這幅畫的任何一個地方,從中讓學生得出結論,整體與部分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的和緊密的聯系。
第二個探究活動,導人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及恩格斯談論手的兩句話,讓學生從中體悟,人身體上的各個器官是構成人的活生生的肌體的組成部分,具有不可分割的統一性,它們既有聯系,又相互區別。因此,脫離了人的身體的手不能算是人體的一個部分。
第二目,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這一目設計了三個探究活動。
第一個探究活動,是要求學生通過木桶和短板的對話,談談整體和部分的關系。上一個目主要是讓學生理解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這一目主要是從這種關系中引申出系統和系統優化的方法。主要強調系統的基本特征是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可以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實際事例,談談構成事物的內部要素對于這個事物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