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 教案
第二個探究活動,敘述了唐代韓愈和宋代蘇東坡的兩種不同的讀書方法,旨在讓學生
151
從中分析這兩種學習方法中所包含的系統優化的哲學道理。這兩個事例和學生的學習、生活非常貼近,教師在講課中可以啟發學生,無論做什么事情,系統優化的方法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實際生活中要真正掌握這種方法,就要做到三點: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還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明白1+1>2的道理。可以說,這一目是上一目的邏輯延伸和遞進。
第三個探究活動,是讓學生通過馮湛造船的故事,理解從事物的整體性出發,考察系統的各個要素,充分發揮各個要素的作用,才能真正實現優化組合,最終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在這里,運用綜合性思維方式是這一課的最終結論,也是本課教學思想的一個重要落腳點。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一) 重點、難點問題分析
1.世界是普遍聯系的
聯系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之一。新課程標準在內容目標中提出要“觀察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領會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的要求。理解這一觀點,至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 要引導學生理解聯系的內涵。
聯系就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首先,要知道聯系既包括事物之間的聯系、也包括事物內部的聯系;其次,要知道聯系是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這種作用不是單向的,而是相互的。在現代科學中,相互作用是指控制系統的反饋過程以及物質系統中發生的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和傳遞過程。
(2) 要幫助學生理解聯系的特性。
首先,聯系具有普遍性。唯物辯證法認為,聯系不是個別事物具有的特點,而是一切事物所共有的普遍特性。就自然界而言,從客觀世界的巨大星系到微觀世界的基本粒子,從無機界到有機界,從低等的簡單的生命體到高級的復雜的生物個體,無不處在相互聯系之中。就人類社會而言,政治、經濟、文化、人口、資源、環境等各個領域、各個部門、各種制度以及各種活動之間,均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就思維領域而言,人的思維活動的進行以及思維活動所產生的各種觀點、思想和理論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每一事物及其事物內部的每一因素都與其他事物或因素相互聯系著,世界是一個具有普遍聯系的統一整體。具體地說,普遍聯系包括三方面的含義:其一,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周圍的其他事物聯系著,世界上找不到同周圍事物毫無聯系的、孤立存在的事物;其二,每一事物內部的各個要素都同其他要素聯系著,不與其他要素發生聯系,或者不與整體發生聯系的孤立存在的要素也是沒有的;其三,整個世界就是一個萬事萬物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任何一個具體事物都是世界聯系之網上的一個部分、環節或紐結。總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相互聯系著,每一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現象或過程都處在相互聯系之中。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