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 教案
154
(二) 相關疑難問題解答
1.如何理解聯系中的區別?
唯物辯證法的普遍聯系觀點,是以承認事物的區別為前提的。任何事物都有不同于它事物的特殊本質,都有自身的相對獨立性,正因為事物之間相互區別,各有自身產生、發展和滅亡的歷史,所以,才能有一事物同其他事物之間的聯系。如果不承認事物之間的區別,也就無所謂事物之間的聯系。事物之間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這是事物的本來面貌。如果只見區別不見聯系,就會把本來有聯系的事物孤立起來,孤立地看問題,這是形而上學的特征之一。如果只見聯系不見區別,就會抹煞事物之間的界限,把世界看成毫無區別的一團混沌,這是相對主義的特征。形而上學和相對主義都是錯誤的。
2.如何理解“自在事物”的聯系與“人為事物”的聯系?
事物的聯系就其與人類實踐的關系來說,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自在事物的聯系,一類是人為事物的聯系。在人類誕生之前或在人類認識與實踐活動尚未涉及的領域中,存在著純粹自在的客觀聯系,它們當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即使在人類實踐活動范圍內由人們按照一定目的、計劃或方案而形成或建立的聯系,如國家或地區之間的聯系、村莊或學校之間的聯系、兩個機械系統之間的聯系等,盡管這些聯系呈現“人化”的特點,滲透著人的目的性、能動性,但這并沒有改變或者取消聯系的客觀性,這些“人為聯系”只是人們依據客觀聯系創造條件,改變了聯系的具體形式。因此,人們頭腦中的聯系觀念并不是主觀自生的,而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只有符合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聯系觀念才具有真實性和現實性。
列寧在《辯證法的要素》中把堅持“觀察的客觀性(不是實例,不是枝節之論,而是自在之物本身)”作為辯證法的第一原則,就是把辯證法建立在堅實的唯物論基礎之上。是否承認聯系的客觀性,是唯物辯證法同唯心辯證法的根本區別所在。聯系的客觀性要求我們,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3.把握聯系的多樣性有什么意義?
如果從不同角度進行歸類劃分的話,事物之間的聯系可以分為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本質聯系和非本質聯系、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等。有些聯系是直接聯系,不經過任何中間環節而直接的影響事物的存在和發展;有些聯系則是間接聯系,要經過若干中間環節而間接的影響事物的存在和發展。事物自身內部各個要素之間相互聯系著,這是內部聯系,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它同周圍的其他事物之間也相互聯系著,這是外部聯系,是事物變化的外部條件。有些聯系是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它規定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對事物的存在和發展具有根本性的意義;有些聯系則是非本質的、偶然的聯系,它不能決定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事物發展的過程,對事物的存在和發展不具有根本性的意義。
此外,還可以從另外的角度,區分為主要的聯系和非主要的聯系、決定性的聯系和非決定性的聯系、長遠的聯系和暫時的聯系等。對于聯系的所有這些區分以及不同聯系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