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 教案
155
物發展中所處的不同地位以及所起的不同作用,都必須具體地加以分析和研究。因此,如果不去分析和研究聯系的多樣性、特殊性,所謂堅持普遍聯系的觀點就會成為一句空洞的套語,對于具體問題的認識和解決都不會有任何意義。
4.如何理解聯系的多樣性和條件性的關系?
聯系的多樣性同事物所處的條件的多樣性是密切相關的。因此,聯系的多樣性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所謂條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相聯系的、對它的存在和發展發生影響作用的諸要素的總和。唯物辯證法是唯條件論者,他認為任何事物都處于一定的聯系之中,因而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有條件的,在一定的條件下產生和發展,又在一定的條件下走向滅亡。認識事物,要認識事物的條件;改造事物,要改變事物存在的條件。一切以條件為轉移,離開條件,一切都談不上。例如,只有具備了氧氣、水、適當的溫度等必要條件,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存在和發展起來。當然,條件是可變的,人們可以在實踐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改變條件,創造條件。人的活動是以客觀條件為轉移的,同時又是參與條件的變化的。人類的歷史就是不斷為自己創造新的生存條件的歷史,簡單地說就是創造條件的歷史。但是,條件的變化也有它自己的規律,人們改變條件和創造條件,也必須遵循客觀事物本身變化的規律,并依賴于一定的條件。為了確保認識和實踐活動的成功,我們要努力把握客觀事物與人的實踐活動所依賴的各種條件,既要注重客觀條件,又要充分調動和發揮自身的主觀條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內部條件,又要關注事物的外部條件;既要認識事物的有利條件,又要重視事物的不利條件。
總之,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全面具體地分析各種條件的性質和作用,是我們正確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前提和基礎,我們要從現實條件出發,去做那些具備了一定條件、經過努力可以成功的事情。同時又要發揮人的積極性、創造性,改變不利條件,創造有利條件,促進事物的發展。
5.如何把握系統及其特征?
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也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系。系統是由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所構成的有特定功能的統一整體;要素是組成系統整體的各個部分。無論是自然事物還是社會事物,包括人們的思想認識一般都是以系統的方式而存在的。每一事物或過程,因其內在要素相互聯系而形成系統,每一事物或過程又同周圍其他事物相互聯系,構成更大的系統。在宇宙天體中,從太陽系這樣的恒星系,到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等,無不顯示出層次分明的系統性。在微觀世界中,從原子、原子核、電子到基本粒子,也都是層次不同的大小系統。在生物界,每一個細胞都是由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等組成的系統;每一個生物體也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系統;每一個生物種屬和生物群落也都自成系統,呈現系統性。人和人類社會的系統性也很明顯。每一個人都有其生理上的系統性,如骨骼系統、血液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等。每一個人都同他人結成層次不同的系統,如家庭、鄉村、學校、企業、階級、政黨、民族、國家等。人類社會就是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等要素組成的系統。人類文化、社會意識、個人思想也都以系統方式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