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教案
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祖先在漫長歷史過程中創造的。中華文化形式豐富多樣,內容博大精深,思想、教育、宗教、典章制度、文學藝術、天文地理、科學技術、文化典籍、民
98
俗風情以及衣食住行等,無不盡在其中。例如,通過唱念做打的上乘結合,把對形式美的追求推進到高妙境界的各類古典戲曲;一直未能完全探明其機理卻能治病救人的中醫藥、蒙醫藥和藏醫藥;以簡練的線條反映豐富意蘊的中國書法藝術,等等,都是中華民族引以為自豪的國粹。
三、教學建議
(一)教學提綱
第六課 我們的中華文化
一、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1.古代輝煌的歷程
(1)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2) 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
2.薪火相傳,一脈相承
(1) 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 漢字和史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
(3)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包容性
3.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1) 中華文化在近代經歷了衰微的過程
(2)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再創中華文化的輝煌、續寫中華文化的新篇章
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1.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1) 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
(2) 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 中華文化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征
(2) 各地文化各具特色又互相交融.
3.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
(1) 中華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
(2) 各民族文化共同形成并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
(二) 課時安排
2課時。
99
(三)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1.基本流程圖示
2.典型案例導入
在對文化的一般知識,諸如文化是什么,文化與政治、經濟、社會、個人生活的關系,文化的傳承、交融和創新的意義等有所了解之后,第六課引導學生具體了解中華文化。
教材首先運用兩個探究活動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中的特殊地位,繼而回溯中華文化輝煌的發展歷程:殷周(發源)→春秋(初步形成)秦(促進) →漢(進一步發展)→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續) →明清(面臨沖擊)。回顧中華文化的發展過程,有利于學生了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特點。
以下材料可作為導人材料。
吉州窯——國寶瓷
100
吉州窯是中國古代江南地區著名的民間瓷窯,始于晚唐,發展于北宋,極盛于南宋,元以后逐漸衰落。其窯址分布于今江西省吉安縣永和鎮為中心的贛江兩岸,因隋代至宋代吉安稱吉州,故名“吉州窯”。吉安縣永和鎮現存24座窯包遺址,至少堆積了72.6萬立方米的陶片。據《永和鎮志》載,吉州窯興旺時窯工不下三萬人。宋朝的吉州窯瓷器遠銷海外,曾是宋代外貿出口的“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