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專項訓練教程2
想象的內容與眼前的實景要注意銜接,要銜接得自然、巧妙,不能脫鉤脫節。也就是說,要注意由眼前景渡到想象景,“渡過
去”,又要注意由想象景渡回眼前景,即“渡過來”,如果不渡過來,文章就會像斷了線的風箏亂飛無主了。
《好的故事》在銜接過渡方面很精彩。身處昏沉的夜,展開美好的想象,是“閉了眼睛”“蒙朧中”開始的;被無數美的人和
美的事深深吸引,正要凝視他們時,“驟然一驚”,“睜開眼”,云錦皺蹙,整篇的影子撒成片片。銜接得十分自然。尤其值
得稱道的是睜開眼蘇醒以后還要尋夢境,趁“幾點虹霓色的碎影”還在,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然而拋書取筆時,才知
何嘗有一絲碎影,只有昏暗的燈光。
以昏沉的夜開篇,以昏沉的夜結束,基調是悲苦的,這是現實;然而想象中的世界是絢麗多彩的,令人向往的,在強烈的反差
中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思想和無限的感慨。
魯迅生活的時代早巳過去,但他在詩文中發揮想象作用的做法在當代文學作品中仍屢見不鮮。且不說許多名著,就是中國臺灣
女作家席慕蓉的一篇短文,也可看出想象在作品中的重要功能。
貝 殼
在海邊,我撿起了一枚小小的貝殼。
貝殼很小,卻非常堅硬和精致;匦幕y中間有著色澤或深或淺的小點,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在每一個小點周圍又有著
自成一圈的復雜圖樣。怪不得古時候的人要用貝殼來做錢幣,在我手心里躺著的實在是一件藝術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別人交換
的寶貝啊!
在海邊撿起這一枚貝殼的時候,里面曾經居住過的小小柔軟的肉體早巳死去,在陽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貝殼中生
命所留下來的痕跡已經完全消失了。但是,為了這樣一個短暫和細小的生命,為了這樣一個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蒼給它制作
出來的居所卻有多精致、多仔細、多么地一絲不茍呢?
比起貝殼里的生命來,我在這世間能停留的時間和空間是不是更長和更多一點呢?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
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茍呢?
請讓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驚嘆的東西來吧。
在千年之后,也許也會有人對我留下的痕跡反復觀看,反復把玩,并且會忍不住輕輕地嘆息:“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
簡單的心啊!”
點評: 這篇短文寥寥幾百字,寫的是極其普遍的自然小景,然而卻新氣撲鼻,啟人深思。對貝殼的精細描寫固然有特色,而使
文章大為增彩不同凡響之處,卻是想象的開展。
上蒼給短暫和細小、脆弱和卑微的生命制作出來的居所是多精致、多仔細、多一絲不茍,聯想到與貝殼的生命比,自己在世間
停留的時間更長,空間更多,能做到的事應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一絲不茍。
文章至此,對生活的積極進取態度已有所表現,但這樣表達畢竟一般化,比較平面,缺乏深度。就在此時,作者的思想突然騰
飛,騰飛到千年之后可能出現的情景,兩個“反復”,一個“嘆息”,就把一顆固執而簡單的心生動地捧到了讀者的面前。與
“精致”、“仔細”、“一絲不茍”比,思想升華了,意味雋永了。
想象的線頭是怎樣拉開的呢?“觸發點”就是一枚小小的貝殼,尤其是它的精致的花紋,復雜的圖樣。面對著它,仔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