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同學們談地理
●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
●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人類認識地球的過程,理解證明地球是球體的地理依據。
2.會用相關數據說明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3.知道地球儀的特征,比較歸納經線和緯線、經度和緯度特點。
4.能夠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某點的位置。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圖文資料了解人類認識地球的過程。
2. 通過演示、繪制簡圖等方法領會地球是球體的證據。
3. 觀察地球儀,并自制地球儀模型,認識地球儀的主要地理特征。
4. 用對比的方法歸納經線和緯線、經度和緯度的特點 ,結合地圖與地球儀掌握用經緯網確定位置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通過地球形狀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是曲折和艱苦的,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地理思維。
2 通過經緯網的學習,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性。
3 通過自己動手演示,制作,以及與他人合作等形式,感受參與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2.經緯線的特點。
3.經度、緯度和高、中、低緯度的劃分。
4.東西半球及南北半球的劃分。
5.利用經緯網在地球上確定某地位置。
教學難點:
1.地球在宇宙中空間位置及經緯線的特點。
2.東西半球半球的劃分。
教學方法:
運用直觀教具演示,動手制作模型,讀圖分析,對比,歸納,合作學習等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地球儀等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
教學過程
在晴朗的白天,我們能夠看到太陽像一個火紅的圓球;在十五的夜晚,我們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圓盤。但是,我們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樣?我們自己卻看不見。站在地球表面,我們無法看到地球的整體面貌。那么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個巨大球體的呢?(學生討論)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開始今天的學習。
【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通過同學們的觀察和總結,我們很清楚的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但是在今天看來這樣一個十分簡單的問題,在古代卻是一個難解的謎。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1 地球的形狀
教師: 多媒體展示課本圖1.1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或直接看教材圖)并提出問題 : 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學生: 結合生活經驗思考并進行小組討論,推薦代表回答人類認識地球形狀過程的各個階段,并說出理由(其他小組同學可質疑或作補充):
天圓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盤──球體
直覺 臆想 證實
教師: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根據你所聽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你能說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狀的事例嗎?多媒體展示“海邊看船”、“月食”等圖片,幫助學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