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同學們談地理
[分小組演示]:教師指導
教師:地球公轉方向也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為一年,公轉軌道形狀是近似正圓的橢圓形。無論是自轉或公轉,地軸總是傾斜的,且方向不變,永遠指向北極星。那么地球在繞太陽公轉過程中會產生什么地理現象呢?。
活動二 季節的形成
1課件展示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時,南北半球晝夜長短的變化狀況。
夏至、冬至日時,極晝(只有白晝)、極夜(只有黑夜)現象出現的地區。
2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怎樣變化?什么時間地面獲得熱量多?
學生演示、觀察、討論思考并解釋太陽光照射情況在一年中的變化規律。填寫下列表格。
節氣 日期 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及緯度 北半球晝夜長短的變化 獲得太陽光熱多少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以自己的家鄉為例,歸納總結:由于地球公轉,地球上所接受到的太陽光熱能量隨季節而有規律地變化,形成了四季。
2 拓展延伸
○1當北半球為冬季的時候,南半球也是冬季嗎?
○2我國的科學工作者去南極考察,下列哪個時間合適?
1月 5月 7月 10月
學生踴躍討論。
教師強調要點 南北半球季節相反,當我們進入冬季時,南半球為夏季,南極地區為極晝。
課堂小結:
比較的項目 地球的自轉 地球的公轉
方向
圍繞的中心
周期
地理意義
鞏固運用 略
第三課
導入
請你描述我們這里的氣候特點,世界的其他地區是否也和我們一樣?
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地球上不同地區獲得太陽熱量多少是不同的,分為五帶,這節課,同學們來研究五帶的形成和特點。
【地球上的五帶】
活動一
觀察地球儀演示地球公轉,出示問題:
① 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與中午三個時段相比,哪個時段我們感覺到太陽光照射得最厲害?
(中午比早晨或傍晚更厲害)
那么你能從這一現象中總結出什么規律來呢?
(太陽光線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陽光熱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② 在地球公轉中,你認為地球表面各地哪兒獲得光熱最多,根據什么判斷的?
(赤道附近,有陽光直射)
○3觀察下圖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路線,填出二分二至。太陽的直射點只能在哪個區域移動?
(太陽直射點一年中始終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
○4你認為地球的哪些區域獲得熱量最少?為什么?
(兩極 光線斜射的厲害)
○5地球在公轉的過程中地軸是傾斜的還是豎直的?地軸指向是否發生了變化?如果地軸是豎直的,會是什么情況?
(太陽的直射點始終位于赤道)
師生小結: 由于地球在公轉中始終保持一定角度的傾斜,使得太陽直射光線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這之間獲得熱量最多,越向兩極獲得熱量越少,形成不同的熱量帶。
活動二
讀教材圖1.20“地球上的五帶”,
1請各小組完成下表:
五帶 范圍 有無陽光直射 得到的太陽光熱多少 四季變化情況
熱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