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全集
(學生填圖。)
師:其他同學再仔細觀察地球儀,說說我國南北兩端的緯度大約各是多少?計算一下我國共跨多少個緯度?看看我國處于哪一個熱量帶?
生:熱帶以北的溫帶應標明北溫帶,以南的溫帶應標明南溫帶,寒帶一樣也應分別標上南、北。
師:棒極了!這樣就有利于區別了。
師:觀察地球儀的同學,把你們的收獲匯報一下,與大家分享好嗎?
生:我國大部分地區處于北溫帶,廣東南部、海南島等南部地區屬于熱帶。
師:確切地說,我國最北端在50°n,最南端在5°n,大約跨45個緯度,形成我國南北溫差較大的特點。另外,我們將兩半球的緯度各等分為3份,這樣地球表面分成低緯度、高緯度、中緯度幾個部分,請同學們說說它們的分界線是什么?
生:南北緯30°之間是低緯度,30°~60°是中緯度;60°~90°是高緯度。
師:好!那么我國處在哪個緯度帶?
生:低緯度和中緯度。
師:我國大部分地區處于中緯度,南部地區屬于低緯度。由于時間關系,課堂學習到此結束,看來許多同學意猶未盡。地球儀暫時借給你們繼續使用,你們可以研究與緯線相交的經線的問題。請各組同學選派有興趣的同學專人保管地球儀。
第三單元:
第二課:山川秀美──多樣的地形
一、教學設計思想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介紹中國自然環境概況,即中國人民生活的環境。本課側重于自然環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環境只是人們生活的舞臺,如何體現人的存在,如何協調人地關系是本課的主旨。同時,本課內容為第三課的學習作了知識上的鋪墊。
■教學目標
(1)通過讀圖了解中國的地形特點,討論分析不同地形區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農業生產、交通等方面的影響。
(2)通過讀剖面圖理解我國地勢的特點,進一步討論這樣的地勢產生的影響。
(3)樹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增進對家鄉的關注和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不同地形特別是山區及學生所在地地形區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難點:讀剖面圖的能力,分析探究能力。
■教學方法
本節課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教學過程分為想學(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學會(新舊結合掌握知識)→會學(讀圖分析掌握方法)→會用(聯系實際活學活用)。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了解不同地形區的生產特點和生活習慣。
二、學法流程整體構架
本課教學流程見下表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教學目標
導入 聽歌看畫面,自由討論 引入話題 激趣
地形多樣 讀圖找我國的不同地形 指導學生讀圖 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本地的地形 讀圖了解本地地形區,討論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其它地形區是否也可以這樣發展。 指導分組討論 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從而獲得新知
地形面積比例 讀圖判斷,下結論 啟發指導學生分析歸納 培養學生歸納能力
小明和小玲的對話 分組結合對話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啟發學生發現 培養學生分析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
地形剖面圖 聯系地形圖,小組討論我國的地勢 指導讀圖對比分析歸納 培養學生裝的讀圖能力,分析歸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