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盛一時的隋朝
教學重點:明朝勃興與廢除丞相加強君權。
教學難點:對“明代君權的加強,是中國封建社會逐漸走向衰落的表現”這一問題的理解。
教學方法:歷史結構式教學法。
教學過程:
利用課前提示導入新課。
一、 紅巾軍起義和明朝勃興
讓學生閱讀p150民謠和資料,了解元末農民起義的原因。
1.1351年,紅巾軍起義爆發。劉福通、徐壽輝
2.朱元璋建立明朝(看p151“明太祖”肖像)
① 重視人才(李善長、劉基、朱升)② 正確的策略 朱升“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
③ 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明朝。同年北伐,推翻元朝。
④ 明朝又用20年時間完成統一。
讓學生看明朝疆域圖,明朝是一個疆域廣大的統一的封建王朝。
二、 君主專制的加強
1. 在地方,廢行省,設三司,都直屬中央。
2. 在中央,撤銷中書省,不再設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
3. 設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逐步形成內閣制度。
4. 錦衣衛和東西廠的設立。是明朝君主專制空前加強的一種表現。
5. 八股取士。
明政府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應考的人不能有個人的見解。文體要死板地分成八個部分,叫作“八股文”。使讀書人埋頭攻讀經書,鉆研八股文,不講求實際學問,考中做官的,很多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讓學生讀p154打油詩,認識八股文的危害。)
6.“靖難之役”
明初太祖分封――建文帝為鞏固中央集權削藩――朱棣起兵“靖難”,奪得帝位――明成祖繼續削藩,1421年,遷都北京。
討論小結:歸納一下,明朝前期從哪幾個方面加強君主的權力?
作業:p155一、二題。
課后記:
第22課 稀疏的資本主義萌芽
教學目的:
1. 基礎知識
明初的休養生息的政策。農作物新品種的引進;棉花種植的發展。紡織、制瓷和采礦業的發展。商品經濟的活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
2. 思想認識
① 明初統治者實行的休養生息政策,促進了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②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明朝中后期在我國江南一些地方,開始稀疏地出現資本主義的萌芽。它的出現,表明中國封建社會內部開始出現了新的生產關系。
教學重點:農作物新品種的引進和資本主義萌芽。
教學難點:資本主義萌芽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提問:“西漢初年經濟凋敝,統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休養生息政策。提出:一個新王朝為了恢復正常的封建統治秩序,必須采取恢復和發展生產的措施,讓百姓能夠生存下去。明初的統治者也不得不采取這樣的政策。
一、 明初的休養生息的政策
為安定社會和增加財政收入,明太祖采取休養生息的政策,尤其重視農業發展。(讓學生看p156明太祖的話)
具體措施:政府獎勵墾荒,實行屯田興修水利。
效果:到明太祖后期,田地大量開墾,軍隊糧食基本自給,政府稅收大大增加。
(讓學生看明太祖注重節儉的故事)
二、 農作物引進新品種
明朝時候,人口增加,糧食日益緊張。注重種植高產作物。南方大力發展雙季稻,海南地區還出現了三季稻。
16世紀,福建、廣東等地從國外引進了原產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很快推廣開來。
(讓學生看p157小字材料和“明朝時候引進我國和農作物的推廣”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