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盛一時的隋朝
讓學生看p167“明代南洋華僑的分布”示意圖和資料。
三、戚繼光抗倭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中國沿海地區。沿海居
民稱他們為“倭寇”。到明朝中期,海防松馳,東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搶劫,共同分贓。我國沿海人民深受其害。明政府派年輕的將領戚繼光到浙東抗倭。“戚家軍” 讓學生看p168 戚繼光肖像和戚繼光抗倭形勢圖
1651年,臺州大捷。 后又到福建、廣東一帶和俞大猷共同抗倭。
戚繼光是民族英雄。
(戚繼光 1528-1587年)
四、西方傳教士的東來
1.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
2.歐洲的傳教士也隨殖民者來到中國,他們在傳教的同時,還把西方的科學技術介紹到中國來,又把中國的文化介紹到西方去,客觀上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利瑪竇(意大利)
作業:同步訓練1、2、4題。
課后記:
第24課 蒙古雄踞漠北和滿洲的興起
教學目的:
1. 基礎知識
土木之變,于謙和北京保衛戰。俺答汗和明朝和好。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創建八旗制度、建立后金政權。薩爾滸之戰。皇太極改國號為清。
2. 思想認識
① 于謙組織北京軍民,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使明朝轉危為安,贏得了后人的尊敬。
② 俺答汗與明朝和好,為恢復和發展蒙漢邊界的和平互市關系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③ 女真(滿族)是我國東北境內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努爾哈赤是女真的杰出領袖。
教學重點:俺答汗和明朝和好、努爾哈赤與薩爾滸之戰。
教學難點:教材涉及許多民族戰爭,頭緒多,在講解中既要抓住線索、突出重點,又要講清戰爭的性質。
教學方法:講述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問:元朝是哪一年被推翻的?1368年。元順帝逃后,蒙古貴族仍保持了很大的勢力,繼續統治長城以北地區。
一、 瓦剌和土木之變
14世紀末,蒙古分裂為韃靼和瓦剌等部。后來,瓦剌逐漸強大起來,打敗
了韃靼。
1449年,瓦剌首領也先率大軍南下,與明朝在土木堡大戰,明英宗被俘,史稱“土木之變”。――明朝由盛轉衰的標志。
北京保衛戰――于謙組織北京軍民抵抗,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讓學生讀于謙的詩: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石灰吟》
二、 俺答汗和明朝和好
自明朝建立以來,長城內外連爭年,給蒙漢人民帶來無窮災難。蒙漢人民
向往和平生活。瓦剌衰弱后,韃靼強盛起來,形勢有所改變。
俺答汗多次主動向明朝提出互市要求,明朝封俺答汗為順義王,進行互市。俺答汗和三娘子修建的呼和浩特城,很快發展成為蒙古地區和內地貿易的商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