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盛一時的隋朝
⑶
⑷它日,宴群臣,帝曰:“貞觀以前,從我定天下,間并草昧,玄齡功也。貞觀之后,納忠諫,正朕違,為國家長利,征而已。雖古名臣,亦何以加!”親解佩刃,以賜兩人。帝嘗問群臣:“征與諸葛亮孰賢?”岑文本曰:“亮才兼將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義,以弼朕躬,欲致之堯、舜,雖亮無以抗。”時上封者眾,或不切事,帝厭之,欲加譙黜,征曰:“古者立謗木,欲聞己過。封事,其謗本之遺乎!陛下思聞得失,當恣其所陳。言而是乎,為朝廷之益;非也,無損于政。”帝悅,皆勞遣之。
⑸
――引自《新唐書》
“馬 周 , 博 州 茌 平 人 也 。 貞 觀 五 年 , 至 京 師 , 舍 于 中 郎 將常 何 之 家 。 時 太 宗 令 百 官 上 書 言 得 失 , 周 為 何 陳 便 宜 二 十 余事 , 令 奏 之 , 事 皆 合 旨 。 太 宗 怪 其 能 , 問 何 , 何 對 曰 : “ 此 非臣 所 發 意 , 乃 臣 家 客 馬 周 也 。 ” 太 宗 即 日 召 之 , 未 至 間 , 凡 四度 遣 使 催 促 。 及 謁 見 , 與 語 甚 悅 。 令 直 門 下 省 , 授 監 察 御 史 ,累 除 中 書 舍 人 。 周 有 機 辯 , 能 敷 奏 , 深 識 事 端 , 故 動 無 不 中 。太 宗 嘗 曰 : “ 我 于 馬 周 , 暫 時 不 見 , 則 便 思 之 。 ” 十 八 年 , 歷遷 中 書 令 , 兼 太 子 左 庶 子 , 周 既 職 兼 兩 宮 , 處 事 平 允 , 甚 獲當 時 之 譽 。 又 以 本 官 攝 吏 部 尚 書 。 太 宗 嘗 謂 侍 臣 曰 : “ 周 見 事敏 速 , 性 甚 慎 至 。 至 于 論 量 人 物 , 直 道 而 言 , 朕 比 任 使 之 , 多稱 朕 意 。 既 寫 忠 誠 , 親 附 于 朕 , 實 藉 此 人 , 共 康 時 政 也 。 ”―― 引自《貞觀政要》
二是發揮國家機關的效能。
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的人數。合并州縣。
(讓學生看“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圖”)
三是大興學校,發展科舉。
<2>經濟方面:輕徭薄賦發展生產。
3. 經濟發展,治世局面形成。“貞觀之治”
四、 女皇帝武則天
政績 ①繼續推行唐太宗的發展生產的政策。
②破格提拔許多有才能的人。 (讓學生看武則天的肖像)
史稱她的統治有“貞觀遺風”。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討論:如何評價武則天?
史料:“初,則天年十四時,大宗聞其美容止,召入宮,立為才人,及太宗崩,遂為尼,居感業寺。大帝于寺見之,復召入宮,拜昭儀。時皇后王氏、良娣蕭氏頻與武昭儀爭寵,互讒毀之,帝皆不納。進號宸妃。永徽六年,廢王皇后而立武宸妃為皇后。高宗稱天皇,武后亦稱天后。后素多智計,兼涉文史。帝自顯慶已后,多苦風疾,百司表奏,皆天后詳決。自此內輔國政數十年,威勢與帝無異,當時稱為“二圣”。”――擇自《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