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教版七年級政治下冊全冊教學設計1
第五步:依據《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和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用題。
教學用題
一、 課前預習題:
1、通讀課本《國運興衰動我心》一框全文、課本56頁“閱覽人生”欄目中的“我是中國人”一文和課本58頁“知識采擷”欄目的“公民”和“國籍”部分。
2、了解什么是公民,什么是國籍,什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3、收集以下資料準備在課堂上展示:①反映“中國的屈辱”的事件、史實、圖片和其他資料。②反映“中國人民的抗爭”的事件、史實、圖片和其他資料。③反映“中國騰飛”的事件、史實、圖片和其他資料。
二、課堂教學用題:
1、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①“這人雖然出生在中國,但他因判罪被拉上刑場,即將被槍決,所以不是中國公民”。
②凡是不滿十八歲的中國人,不是中國公民。
③麥克雖有美國國籍,但他在中國投資辦廠,他就是中國公民。
2、當你看了(聽了)同學們展示的反映“中國屈辱史”的資料和教師以沉重心情介紹“祖國屈辱史”時播放的音像資料后,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請把你最想說的一段話寫出來。
3、當你看了(聽了)同學們展示的反映“中國人民的抗爭史” 的資料和教師介紹“中國人民的抗爭”的史實和音像資料后,你的心情怎樣?你最想用怎樣一段話來表達你此刻的心情?請與同桌交流。
4、當你看了(聽了)同學們展示的反映“騰飛的中國”的資料和教師聲像并用的題為“巨龍騰飛”的精彩演講后,此刻的主要感受是什么?請你以“我為巨龍騰飛而自豪”為題,寫一段演講詞。寫好后四人一組演講,再選出各組代表參加全班交流。
三、課后練習題:
1、總結本框教學內容,寫出本框教學內容的正文。
2、課外閱讀課本56頁“閱覽人生”欄目里的“我是中國人”一文,思考文中故事與本框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
第六步:依據教學內容和課堂教學用題設計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活動。
各板塊所用具體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師生互動)
板塊內容 具體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師生互動)
第一板塊
(公民) 1、 學生快速瀏覽課本44頁內容和58頁“知識采擷”欄目中的相關內容,思考“課堂教學用題”中的第1題。
2、 檢查自學結果。
第二板塊
(祖國屈辱史) 1、 學生展示課前收集到的反映“祖國遭欺凌”的史實和各種資料,邊展示邊解說。
2、 教師系統展示反映“祖國遭欺凌”的視頻資料,并以沉重的語調向學生作渲染性解說。
3、 學生談最大的感受,并寫一段要說的話。
4、 學生全班性自由發言。
第三板塊
(祖國抗爭史) 1、 學生展示課前收集到的反映“中國人民抗爭”的史實和各種資料,邊展示邊解說。
2、 教師展示自己收集整理的反映“中國人民抗爭”史實的視頻資料,并邊演示邊作陳述性解說。(應注意思想感情)
3、 學生談此時最主要的感受,并把感受寫成一段文字與同桌交流,同桌間統一認識,派一名學生代表發言。
4、 學生全班交流。
第四板塊
(祖國騰飛史) 1、 學生展示課前收集到的反映“中國騰飛”主題的史實和資料,邊展示邊解說。
2、 教師課前按“自己獨特的教材思路”第四板塊所選內容,搜集圖片和視頻資料,并從政治、經濟、外交、科技、體育等方面全面考慮,重點選擇,寫一篇題為“騰飛的中國”的演講稿,邊展示圖片和視頻資料,邊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