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教版七年級政治下冊全冊教學設計1
辯論過程:略
教師歸納總結學生的發言:通過剛才大家的發言,以及剛上課時我們看的關于魯濱遜的故事,我們可以得出,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因為,即便像魯濱遜這樣生存能力極強的人,在流落荒島后,還要借助社會為他提供的東西,才能生存下去。由此可見,人的生存和發展是不能離開社會的。狼孩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事例。(展示狼孩的相關資料)
教師過渡:既然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那么,社會究竟為我們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哪些必需的條件能?引導學生將本課的最后一個環節的內容完成。(第四頁下方的填圖)
學生填圖內容:略
針對學生填寫內容,教師歸納小結:可見,社會為我們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物質方面或精神方面的各種條件,使得我們得以生存和發展,我們的生活也因此而更加豐富多彩!所以個人能的生存和發展是離不開社會的。那么學完了這一目的內容,大家又有什么感受呢?
學生:……
課堂小結 同學們說的很好。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深刻地體會到我們都是社會中的一員,我們會直接或者間接地與社會上的其他人打交道;社會為我們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各種必要的條件?梢,我們每個人都是和社會緊密聯系的,離開了社會,我們就不能生存和發展。
板書設計 我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一、“我”身邊的社會,我是社會的一員
二、我們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作業設計 必做:為什么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選做:判斷題 :
請你在認為意思正確的論述前面的括號里畫“√”,錯誤的畫“×”。
1. 社會中最基本的要素是人,個人是社會的細胞,沒有個人就談不上社會。( )
2. 對社會而言,個人是十分渺小、可有可無、忽略不計的。( )
3. 我一個人在家關門閉戶呆了一天,這一天我就離開社會了。( )
4. 我國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坐 “神舟” 六號在太空中飛行近五天后成功返回,說明只有航天員才能離開社會而生活。( )
課后反思
陜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第九課《社會、集體中的我》
第一課時:《我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教學設計(二)
一、《課程標準》原文:
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社會的關系,培養親社會情感。
二、教學目標。
1、感受個人是社會中的一員,認識社會對個人的重要性。
2、懂得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3、能夠自覺服務于社會,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三、教學重難點。
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服務于社會,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四、教學用題。
1、社會為我們生存和發展提供了什么?
2社會的發展進步依賴于個人的努力
3、怎樣以實際行動服務于社會。
五、教學方法與教學進程。
1、導入新課。
展示有關魯兵遜的圖片及材料思考:魯在荒島生活是否脫離人類?他既然能在孤島上上生活為什么還要會到自己的家鄉?導入新課:我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2、通過幾組圖片的展示讓學生認識:我們的學習、工作及生活都是在社會中進行的。
3、學生口頭比喻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4、學生閱讀狼孩故事思考:女孩為什么成為狼孩?
5、出示教學用題1——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師分兩類圖片[物質,精神條件]展示給學生——歸納并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