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教版七年級政治下冊全冊教學設計1
重 點 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教 學
難 點 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主要教
法學法 列舉法、表演法、探討法、講述法等
教 學
準 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進程設計
導入新課 音樂欣賞:《我和我的祖國》
《魯濱遜的故事》導入新課:
很多同學可能讀過《魯濱遜漂流記》這本小說,也可能有的同學還看過《魯濱遜漂流記》這部電影,今天我們的新課就從《魯濱遜漂流記》開始。展示《魯濱遜漂流記》的相關資料。并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大家想一想,魯濱遜流落到了荒島,在荒島的那段日子他真的離開了的社會嗎?靠他自己的力量他真的可以脫離社會而獨立生存嗎?
學生回答:(略)
師:大家回答的很好。魯濱遜在荒島的那段日子他也并沒有真正離開了社會。因為他在荒島上的很多工具、武器、甚至糧食,都是從他原來的社會中得來的。沒有了這些東西(其實就是社會)做他的后盾,他是根本無法在荒島上生存下去的。通過魯濱遜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社會就好像是浩瀚的大海,而我們就好像是大海里的一朵朵的浪花,離開了大海便只能干涸。這個話題也是今天我們要重點討論的話題:我與身邊的社會——我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講授新課 我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板書)
教學步驟一:想一想,填一填。
師:請同學們仔細想一想,平時從你早上上學到你晚上放學回家,你都去過了那些場所,你都和哪些人打過交道?他們都為你做了什么?或提供了什么?
同學發言,談自身在一天中到過的一些地方和打過交道的一些人。
學生回答:略
老師總結學生的回答,然后再學生充分意識到自己在和周圍社會的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色的職業、部門有接觸的前提下進入下一個環節。
教學步驟二:
情景表演:“假如他們消失了”
針對上述表格中學生們到過的場所和接觸過的人,逐一假設,假設醫院消失了!假如消失了!……
通過學生表演,老師對學生的表演給與評價,然后總結。
教師:正如剛才的同學所表演的一樣,僅僅假設我們家與學校這段過程中的一些事物的消失,就會讓我們無所適從,那更不要說要我們離開整個社會了。
教師:通過剛才同學的表演,以及我們在一開始時所填的表格,同學們有什么體會?
學生:我們生活在社會中,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
教師:是的,在生活中我們接觸的人越多,熟悉的場所越多,就越能體會到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之中,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于是,人們常常用各種形象的說法來比喻個人在社會中的位置以及與社會的關系。下面就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完成教材第三頁最下面的內容。
教師請幾位同學說一說自己填寫的內容。
學生:(略)
教師點評學生的回答。然后總結并引入下一個教學環節。
教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無論把個人與社會比作是什么,它都體現了個人與社會的那種無法割舍的關系——個人無法離開社會。可能到這里還會有同學不贊成我的觀點。那好吧,咱們就辯論以下個人的生存和發展到底能不能離開社會?
教學步驟三:辯一辯
教師可以將持有不同觀點的同學分成兩組,開展一個當堂的小辯論。
辯論內容:
正方:個人的發展和生存不能離開社會
反方:個人的生存和發展可以離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