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期末復習匯總
91、從(鋼鐵)工業、(煤炭)工業、(電力)工業的發展進程突飛猛進,并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92、我國第一輛汽車的品牌是“(解放)!
93、土壤污染的防治根本是(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包括(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還要合理使用(化肥)、(農藥)。
94、水污染有兩種。一種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另一類是(人為)造成的。
95、對農業影響最大的是污染是(水污染)。
二、問答題:
1、我國地形、地勢的特點什么?(教材第三頁第一段)
2、為什么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教材第四頁第一段)
3、說說藏族人民的服裝特點,為什么有這些特點。(教材第七頁小字最后一段)
4、為什么不同地區的房子有不同的風格?(教材第十三頁最后一段)
5、說說你知道的不同風格的住房。
答:黃土高原的窯洞、蒙古族的蒙古包、北京的四合院、新疆的晾房、云南貴州一帶的竹樓和吊腳樓等。
6、在我國南方的一些地區,船為什么可以成為會走的房子?
答:因為南方地區湖泊河流很多,人們出行就需要船,在船上生活的時間很長,所以船成了會走的房子。
7、你的家鄉有什么獨特的小吃和食品?
答:我們家鄉的食品很多,有豬臟、涼粉、涼皮、鹵(lǔ)肉等。
8、絲綢的特點是什么?
答:絲綢質地柔軟,光滑,涼爽透氣,對保護皮膚十分有利。
9、推廣普通話就是廢除各地的方言,這樣做對嗎?
答:不對。因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方言,方言也代表著不同地域的語言文化。我們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還要尊重各地的方言。
10、列舉各地一些有特色的節日。
答:山東濰坊的風箏節、哈爾濱的冰燈節、洛陽的牡丹節、彝族的火把節、侗族的斗牛節等。
11、列舉人們在公共場所的著裝要求。(至少3條)
答:出入公共場所不能衣冠不整,不能穿拖鞋,不能袒胸露背。
12、“早穿皮襖、午穿紗,晚上圍著火爐吃西瓜”這種說法說的是什么地方?為什么?(教材第30頁第二段)
13、如常生活中有很多行業都離不開農業,列舉一些。
答: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農業,比如棉花養蠶可以為工業織布提供原料,吃的大米、面粉、住房用的木頭,汽車用的潤滑油等都是源于農產品。
14、背誦二十四節氣歌。(教材第54頁)
15、什么叫農時?(教材第54頁)
16、什么叫農業?(教材第46頁)
17、列舉一些有關農業的格言和言語。(教材第53、54頁)
18、說說土地資源從多變少和從少變多的原因。(教材第44頁)
19、農業所遭受的自然災害有哪幾種?
答;農業所遭受的自然災害有:旱災、蝗災、雹災、水災、風災、和沙災。
20、土地沙漠化現象在我國部分地區呈蔓延之勢,請你提出幾點保護耕地、防止沙漠化的建議。
答;1、不亂砍亂伐。2、不毀林開荒。3、退耕還林。4、禁止過度放牧。5、禁止過度墾殖。6、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21、農業是怎樣出現的?(教材第64頁第一段)
22、列舉我國農業發展歷史對世界農業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那些巨大貢獻。
答:1、種桑、養蠶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之一。四千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對蠶進行飼養馴化了。2、我國是茶葉的故鄉,種茶飲茶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3、我國素有“大豆王國”之稱。大豆在我國有四五千年的種植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