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全冊教案(山東版)
用餐時,做端正,口含飯,不交談;
細細嚼,慢慢咽,消化好,身體。
不挑食,不亂扔,這樣做,真文明。
第二課時、飲食要講究衛生
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三課。(貼出課題《合理飲食》)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如何吃得合理,今天,我們學習如何吃得文明。(板書:文明)
活動一:出示錄像:
每天中午都有很多同學在我們學校的食堂用餐,他們是怎樣用餐的呢?讓我們來看一段錄像。同學們要仔細觀看錄像內容,看誰能發現錄像中反映的不文明的用餐行為。
(播放錄像,生觀看后回答。預估:如果學生說得對,給以肯定;如果學生說得不全,在下面的“定格錄像畫面,逐一引導學生分析”的環節相機指出來,給以補充。)教師定格錄像畫面,逐一引導學生分析。學生仔細觀察畫面,分析這種不文明的用餐行為有什么害處?應該怎樣做?
活動二:1.學生分析完餐盤剩下飯菜的害處后,引導學生背誦《憫農》這首詩,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知道浪費糧食是不文明、可恥的行為。引導學生把吃與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結合起來。(可以談一談使用方便袋與一次性筷子,給人們帶來了方便,但蘊藏著更大的危害。)補充資料:向學生介紹方便袋不衛生對人體的害處和結合生活中隨處可見隨風飄舞的袋子對環境的影響以及方便袋埋在地下不易腐爛對土地資源的污染;介紹制造一次性筷子引起的非法砍伐樹木造成的沙塵暴等現象。
2.學生分析完不正確的就餐姿勢的害處后,借助校本課程《禮儀與思品》中“儀餐篇”中有關就餐姿勢的內容進行教育。
3.模擬練習正確的用餐姿勢。先請一、二位同學到臺前用餐盤練習用餐的正確姿勢,一人練習,大家評議。接著讓單排學生用《思品與生活》這本書代替餐盤模擬練習,雙排學生評議糾正,然后互換,達到全員練習,發揮學生的評價作用。然后叫幾個做得好的同學前面示范。最后全體學生再練習一遍。
活動三:交流、分析其他不文明的用餐行為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介紹所發現的不文明的用餐行為──分析害處──了解正確的做法。
1.能當堂練習的就當堂練習。如果學生說到有人吃東西吧嗒嘴,引導學生分析完吧嗒嘴有什么不好,怎樣做到吃東西不發出聲音?師生想出好辦法后,讓學生課上模擬練習閉嘴嚼東西。
2.如果時間富裕,學生說得不全,老師創設情境,補充幾種不文明的用餐行為,引導學生分析,如:有的孩子在和老人一起用餐時,老人還沒入座,他就坐在桌旁吃起來。(滲透孝敬老人的教育。)牙縫里塞了食物當眾剔牙齒。有的孩子把自己喜歡吃的菜直接拿到自己身旁吃個夠。
活動四:課后延伸
1.發布評比文明用餐小隊的信息。
2.師(展示文明用餐小隊的標志牌):希望每位同學每天都能做到文明用餐,看哪個小隊能獲得“文明用餐小隊”的稱號。
第三單元 學校的一天
單元目標:
情感與態度:愛國旗,喜歡和同學、老師交往,尊敬老師,熱愛勞動,熱愛學校生活。
行為與習慣: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勞動習慣;懂禮貌,守秩序,行為文明,遵守學校紀律。
知識與技能:掌握學校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過程與方法:常試用觀察、比較、體驗、討論等方法進行探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