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思品同學之間
(讓學生說一說聽了故事后,與小伙伴之間應該如何相處。學生得出結論:下課時,可以一同玩耍,上課時不能影響學習。)
4.師生交流名人關于交友的名言。
例如:人的生活離不開友誼,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誼是不容易的。友誼需要用忠誠去播種,用熱情去灌溉,用諒解去護理。 ――馬克思
只有尊重別人的人,才有權受人尊敬。 ――蘇霍姆林斯基
無論誰,只要說一句謊話,他就失去了純潔的心。 ――貝多芬
(學生拿出自己課前搜集到的名言,向全班同學推薦,并說出自己讀后的感受。)
三、付諸行動,考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設置問題情境。
××同學很調皮,特別愛欺負人。有一次,他無緣無故地打了你……請問:你該怎么辦呢?
出示答案僅供參考:(1)告訴老師;(2)告訴家長;(3)以牙還牙,跟他對打;(4)打不起,躲得起。
師:以上答案你選哪一個?為什么?還有更好的方法嗎?
2.小組討論:應該怎么辦。
3.學生交流想法。
生:第三種方法不行,不能與他對打,與他對打,就跟他一起犯錯誤了。
生:第二種方法還可以,讓老師找他,或者讓家長嚇唬嚇唬他。
生:第四種方法也不行,你老躲他,他會以為你膽小,下次還會欺負你。
師:現在,這件事老師和家長都不幫你們解決,請你們自己解決。
4.小組再討論,出主意,想辦法。
生:我要與他先講道理,你打我,我并不怕你。你的行為不像一個小學生。你要對得起胸前的紅領巾。以誠相待,相信他會改正。
生:我會動員小組同學一起跟他講打人犯法的道理。
生:開一次團結友愛、與人友好相處的班會,讓大家來教育他。
(教師此時重點“扮演”好指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不急于肯定、否定,讓學生自己思考,找到他們認為合適的方法,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主體性。)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增進同學之間的相互了解。
2.體驗同學之間的親密友誼帶來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小競賽導入,激發興趣
師:今天我們先來搞一個小競賽,比一比誰對班里同學最熟悉。誰在一分鐘內所說的班上同學的姓名最多,誰就獲勝。(學生爭先恐后)
二、開展游戲活動,加深了解
1.做“請你猜猜他是誰”的游戲。
讓學生填寫“我的好伙伴”的表格。待學生填好后,教師指定一名學生宣讀自己的表格,其他學生猜猜他寫的是誰。(學生對自己的同學太熟悉了,都能一下子猜出是誰。)
師:老師也想參加你們的游戲,請你們猜猜我說的這個人是班上哪位學生。
師:這是一個缺點很多的孩子。(學生一下子猜出是調皮大王×同學。)
師: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不足,只要改正缺點,就是好學生。不要因為同學有缺點就疏遠他,要學會幫助有缺點的同學改正錯誤。你們會幫助他嗎?
(學生表示會,有的學生說我愿意與交朋友,幫他改正缺點。特別激動,坐得筆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