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教版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 第二單元 生活中的習俗
師生一起 唱《快樂的潑水節》這首歌曲。
3、學生介紹其它兩個節日。[教師適時評價][其中穿插欣賞《火
把節之夜》和演唱《那達慕之歌》]
【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根據學生的特點,給學生展示的平臺。拓展教學資源,落實知識目標】
3、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看了同學們收集的這么豐富的資料,我真高興。老師也收集了其它民族的節日,我們一起來欣賞。 (課件
出示)
【這樣以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步步深入,加深學生對民族知識的了解,并產生濃厚的學習、探究興趣,培養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說說唱唱 情感升華
孩子們,這節課老師被你們深深的感動了。因為你們還只是十一、二歲的孩子,卻對我國的民族節日有這么多的了解。看得出來,同學們對老師準備的課件中的內容特別感興趣,但馬上就要下課了,同學們是不是意猶未盡?這樣吧,有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到微機教室繼續觀看這個課件,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民族節日,可以到圖書室去借閱
相關書籍,還可以上網查詢。
56個民族56朵花,我們56個民族團結在一起,祖國才會更加強大。(音樂《愛我中華》 讓我們在這首歡快的歌曲中結束今天的民族節日之旅吧!
【設計意圖:整堂課在師生同唱《愛我中華》中結束!這也巧妙地對本節課進行了小結。】
2.家有喜事
主題活動目標:
知道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喜慶活動及民間習俗。
能清楚地表達自己對喜慶活動的感覺和見解。
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感受生活的快樂。
教學難點
1、知道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喜慶活動及民間習俗。
2、能清楚地表達自己對喜慶活動繁榮感覺和見解。
3、培養熱愛生活地情感,感受生活地快樂。
搬新居
1.明確學習目的:了解搬新居的風俗。
2.分組進行探究,收集資料。
3.安排采訪。
(1)采訪準備做好采訪前的準備工作。
(2)實地采訪,收集資料。分組走出校門或在校內進行實地采訪。注意文明采訪。
4.整理資料,小組交流。回到教室后整理采訪資料,列出蓋新房、搬新居時人們的習俗,在小組內交流。
5.全班交流。討論搬新居的習俗。
6.填寫空卡。依據已有的經驗,填寫還知道哪些蓋新房、搬新居時人們的習俗。
7.課后延伸。知道更多搬新居的事情。
迎新娘
1.課前搜集資料,了解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婚禮和習俗。
2.課上引入:知道迎新娘是一件喜慶的事情。
3.小組交流迎新娘的熱烈場面。
4.引導學生自主看釁,說說不同時期人們的婚禮習俗。
5.交流搜集的資料。
6.結合婚慶習俗的變化,談談感悟與收獲。
生活中喜事多
課前,收集家中有關喜事的資料。
小組交流,談談最近家中發生的喜事。
全班交流,學生到諸如前介紹自己家中的喜事,評選“喜事之最家庭”。
指導識圖,當生活中發生類似的喜事時,人們會怎樣慶祝。
整理自己家中的喜事資料,填寫知識卡。
3.異國習俗
教學設計理念:
1、從兒童的生活出發,以生活為本,回歸生活。
“生活是孩子接觸社會的唯一途徑(課程標準)。”南京師范大學魯潔教授指出,品德課“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就本課程所要學習的道德規范、社會知識、生活常識等等都是從生活中來的,它們既不是神喻,也不是人們憑空構架、制造出來的,它們都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