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品德與社會第4課怎樣與人相處教案
欣賞配樂故事《神奇的“心靈創可貼”》
你聽后感動嗎?為什么?
4、 你在平時送出過“心靈創口貼”嗎?你收到過“心靈創口貼”嗎?心情如何?
出示: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只要你肯付出真情,你就會收獲一個意想不到的美麗世界。
萬人叢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龔自珍)
(五)、享受真情快樂
1、用詩歌歌頌朋友情,可以邀請好朋友一起朗誦,也可以說明這首詩歌是送給誰的。
2、老師課件出示詩歌,集體朗誦,結束活動。
(六)、課外延伸:
1、舉辦一次以“真情到永遠”為題的小型征文活動。
2、贊美三個身邊的人。
三、課件制作和使用設想
將朋友的歌詞制成幻燈,將課文中的美文制成幻燈,配樂故事《神奇的“心靈創可貼”》。課件的使用讓學生增加學生對本課學習目的的領會。
四、對本課時教學的簡短提示與建議。
五年級學生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主要是在他們的經驗中逐漸形成的,因此、教學要以學生自身的經驗為基礎,為學生提供親身體驗的機會,本課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親身參與、體驗。通過學生與家庭、學校、社會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豐富自己的經驗,從而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本課教學設計總體評價與反思:
1、重視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關注兒童的情感體驗。
一切快樂的舉動來自快樂的體驗。只有曾經得到過被贊美后幸福的體驗,才會明白贊美的重要性,從而學習贊美的方法,真心、誠心地贊美周圍的人,乃至是陌生人。因此,讓學生體驗被贊美的快樂尤為重要,特別是不露聲色地引導學生通過活動體驗贊美和被贊美的快樂,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贊美別人的欲望,進而學會贊美人的方法,進行真實的、誠懇的道德實踐,形成道德行為。
2、讓教材與兒童生活有聯系,樹立“教學即生活,生活即教學”的理念。
德課程強調“生活性”的理念。立足兒童的生活,引導兒童的生活,提升兒童生活經驗和生活能力。一方面,教材反映兒童的真實生活,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課堂生活是一種經過“重構”的、體現教育意圖的、“近似真實的生活”,讓教學走進兒童的生活。另一方面,“讓生活走進成長中的兒童”,把兒童與其真實的社會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有意識地把兒童帶回真實的生活中,讓兒童去感受、體驗、分析、反思,并用“美好生活”的目標提升兒童的真實生活。
3、凸現一條主線:
享受贊美——贊美別人——辨析贊美——掌握方法——課堂實踐——總結延伸
4、體現兩個層次:
課堂學習層次:體驗——感受——感悟——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