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品德與社會第8課 我在班級中的權利教案
2.討論:
(1)你認為姜志和董越的做法對么?
(2)你認為姜志和董越應該怎么做?楊陽和柏云杉怎么做?
3.分組演示情境。
(1)師:同學們生活中類似有這樣的事情還有哪些?
(2)指出實例中不尊重他人權利所在。
4.學生總結。
(情景再現是對兒童生活的濃縮和回放。教學中合理地整合并運用情景再現這一資源,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獲得對客觀的真實感受。)
(三) “我是班長,我說了算”
1.多媒體展示情境。
2.討論:
班長石鳴山有一個人決定比賽穿什么服裝的權力嗎?
同學們的哪些有得到班長的尊重?
班長應怎樣落實自己的方案?
3.小組合作,創作劇本
4.各組情景表演,教師相機指導。
5.小記者報道。
(從多媒體展示情境——討論——小組合作——情景表演——小記者報道充分的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習,有效的放大了文本情境,讓孩子們的思想得到錘煉。)
本課教學設計總體評價與反思:
總體評價:《我在班級中的權利》本課前面通過兩則案例讓學生自身體驗,在思想上有一個對自己在班級中的權利有所認識,理解權利的真正含義,知道在自己行使權利的時候不能侵犯他人的權利,并且懂得怎樣正確地行使自己的權利。教學時采用學生身邊的真實案例,更具有針對性,切實解決學生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使學生對如何正確行使權利有更明確的認識。在教學時教師運用小組學習、討論或辯論等方法,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的實際效果。
反思:
1、品德與社會課程擔負著道德人格培養的任務。本課教學以多種形式促進“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他們在班級中的各種關系,即:我的不可侵犯的權利、正確的使用自己的權利、尊重他人的權利。讓他們從這種關系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
2、鼓勵參與是本課教學,或者說是此類課程的一個重要的特點。本課教學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親自參與、體驗。
3、實現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的串聯。
4、整合可開發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