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上冊全冊導學案
三、制作校園生物分布圖
1、師:校園里的動植物種類很多,生活的環境也各不相同,我們共同來制作一幅校園生物分布圖,展現校園生物大家庭。
2、小組研究制定校園分布圖方案,在制定中師點拔:
思考:在制作過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難?可以用什么辦法解決?生物分布是立體的,而生物分布圖是平面的,如何區分地下、地面、地上分布的生物?(預設:可用不同的顏色表示,生物種類較多,分布圖面積有限,如何最大限度的將校園生物種類記錄上去可用編號的方法 ;可以將畫的生物圖剪貼在分布圖旁,用箭頭指出它的位置;要鼓勵學生創造性的制作生物分布圖。制作中可借鑒校園平面圖)
3、分組制定校園生物分布圖
4、各組匯報制定的校園分布圖,對制定好的組加星
5、分析與討論:觀察校園生物分布圖,我們發現校園哪些地方的生物種類較多?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生物種類會有所不同?如果我們調查的范圍擴大,生物種類會有多少? 生物分布會有什么特點?
四、拓展性活動:
1、認識這些珍稀的動植物嗎?他們各自生活在我國的什么地方?并把它們填在相應的圖上
2、你還知道我國哪些珍稀的動植物?它們生活在哪?目前數量怎樣?(認識我國的珍稀生物了解我國的生物資源,使學生初步感受到生物的多樣性面臨著危機。)
五、課外延伸:
查閱資料,了解世界珍稀動植物和它們的分布的地方,制作世界珍稀動植物分布圖 (意圖:一方面可以了解珍貴動植物資源,另一方面進一步體會制作生物分布圖的意義。 )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3、多種多樣的植物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 植物可以分為開花植物和不開花植物。
● 不開花植物包括蕨類、苔蘚和藻類植物等。
過程與方法
● 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 用自己確定的標準給植物分類。
情感、態度、價值觀
● 認識到植物是多種多樣的。
● 能夠欣賞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樣而美麗。
【教學重點】
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能用自己確定的標準給植物分類。
【教學難點】
理解植物是多種多樣的。
【教學準備】
教學用幻燈片:不同種類的植物圖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除了校園里的植物種類,我們還知道哪些常見的植物?生長在哪里?(學生自由發言,在公園,花卉市場等)
二、自主探究:
1、下面這些植物,你們認識嗎?說說它們長在哪?有什么特點?幻燈片放映書中11種植物
2、讓我們自己確定標準給以上這些植物分一分類
(意圖:讓學生知道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將植物分開花植物和不開花植物,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等不同的類別,在這一類別中再確定新的標準還可以繼續往下分,培養學生的分類能力。)
2、總結:通過共同探究,可把植物分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開花植物和不開花植物,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落葉植物和常綠植物等
3、觀察開花植物:說說它們的身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預設:開花植物身體分為:根、莖、葉、花、果、種子)
4、看書p76頁,說說不開花植物有哪些
(預設:不開花植物有蕨類、藻類、苔蘚類、菌類)
三、拓展活動
比一比哪一組認識的植物多,樣式奇特。教師可以以組為單位組織競賽活動:各組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出知道的植物名稱,比一比,看哪一組寫的多?(意在滲透植物的多樣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