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上冊全冊導學案
實驗要求:
1) 指導如何用測力計測斜面上的拉力。(拉動中,當測力計處于勻速運動時,讀出其讀數)
2) 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反饋交流實驗方案。
3) 分工提升不同的物體(每人一次,每次操作3遍)
4) 在操作員操作的時候,其他同學注意觀察,并取其正確的值,做好記錄。
斜面的狀況
提升不同的物體
我們的發現
a
b
c
d
直接提升物體的力
沿斜面提升物體的力
5、 對研究結果作出分析,發現其中的規律。(發現同一物體從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體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提問:剛才我們在實驗過程中,和其他組的數據相比較,你還發現了什么?(發現每個組的用斜面拉上去所用力的大小不同,這是因為有的小組坡度高,有的小組坡度低)。
那么坡度不同對于沿斜面拉物體所用的力也不同嗎?我們能不能設計實驗來證明一下?
2、分組設計實驗,并分工合作完成實驗和記錄分析工作
1)制定實驗計劃表(教師準備)
實驗目的
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
預測
坡度越大,用力越( )
坡度越小,用力越( )
要改變的條件
不要改變的條件
實驗設計
2)交流計劃中的要點,并進行相互修改。
3)分工合作進行實驗操作。(提醒:每個坡度做3次實驗,取平均值填入表中p17)
直接提升物體的力
沿不同斜面提升物體的力(n)
我們的發現
1
2
3
4
4)觀察數據表格,討論發現數據規律,進行總結。
三、鞏固與拓展
1、現在結合我們的生活說一說:如我們的盤山公路為什么會修成“s”型。)
2、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到了斜面工具?(螺絲、大橋……)
用紙片演示螺絲的斜面。
第八課 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自行車運用了輪軸、斜面、杠桿等簡單機械的原理,是應用廣泛的交通工具。
過程與方法:發現并分析自行車上更多的機械種類和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整理已認識的各類機械和機械的作用,一時倒機械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教學重點】對鏈條和齒輪的研究
【教學難點】對其他簡單機械的原理解釋
【教學準備】每個小組自帶一輛自行車(最好能變速)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國是一個自行車大國,自行車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自行車是利用一個怎樣的工作原理前進的呢?以前同學們可能覺得很神奇,但在你們學習完這章后再回頭來思考這個問題,那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二、對鏈條和齒輪的研究
1、在自行車上的各個部分中,你最好奇的是哪個部分?(一般學生會指向鏈條和齒輪)
思考:鏈條與兩個齒輪嚙合,能起到什么作用?
2、 觀察前后2個齒輪,你發現了什么?齒輪的大小對自行車速度有什么影響?
3、 對自行車的前后2個齒輪進行觀察研究,并做好記錄工作。
觀察內容
記錄數據
大齒輪齒數
小齒輪齒數
大齒輪轉一圈,小齒輪轉幾圈?
小齒輪轉一圈,大齒輪轉幾圈?
4、小組內進行探究討論,發現2者之間的關系,并進行總結(大齒輪帶動小齒輪,轉動速度變( ) ,小齒輪帶動大齒輪,轉動速度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