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第二單元 生理與健康教案
知道血液是怎樣在人體內流動的。
會測量每分鐘的心跳次數,知道心跳次數與運動的關系。
教學用具:水盆、杯子、跳繩、秒表等。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談話:摸摸左胸是什么在跳動?是心臟。每個人都有一個心臟,心臟跳動,生命存在,保護心臟就是保護生命。怎樣保護心臟呢?
板書課題,講授新課
心臟和血管
心臟和布滿全身的大小血管相連,血液在血管里流動,把養料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同時也帶走各部位產生的垃圾。
心臟的“工作量”(活動1)
盆里裝入5000ml水,告訴學生這相當于一分鐘內心臟輸送的血液量。指名學生用70ml的杯子不停地將水舀到另一個空盆里,在大約一分鐘內舀完,感受一下心臟的工作量(每分鐘舀70多次)。這樣不停地舀一天,想像一下你會有什么感覺。
3、拓展1 心臟每一天“泵”出多少血?
成年人安靜時心臟每分鐘大約調75次,每次送出大約70ml血液,計算一下心臟每天大約送出多少血,看誰算得又快又準。[70×75×60×24=7560000(ml)=7560升]
每升血液大約重1千克,7560千克血液大約重7560千克,即7噸多。(哇!這么多啊。
如果心臟完不成這些任務,人的身體就不能保持健康。健康的強壯的身體需要一個健康的心臟。
4、資料1 人體內的“高速公路”網絡——心臟和血管
心臟由很結實的肌肉組成,在你的生命的每一秒鐘,它都在有節律的跳動,像水泵一樣推動著血液在血管里流動,
遍布全身的血管就像繁忙的運輸線一樣,讓血液流到身體的各個部分、各個器官。有的血管有小拇指那么粗,有的則比頭發絲還細,我們看到的“青筋”就是血管。(上網了解血管與心臟知識)
活動2 心跳次數與運動的關系
脈搏與心跳是一致的,可以通過測量每分鐘脈搏次數來研究運動與心跳的關系。
把手指放在腕上能感覺到心臟的跳動,試試找到自己的脈搏,數一下一分鐘跳幾次。(老師計時學生數,把結果記錄在黑板上)
到操場跳繩一分鐘,回到教室再測半分鐘內的心跳次數,算出一分鐘的心跳次數,與平靜時比較,恢復平靜時再測,比較三次數據,說說自己的發現。
比較男女同學心跳次數及其受運動的影響。
小結
作業
經常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身體,鍛煉心臟。
經常測量心跳次數,看看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別是多少,分別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況下測到的。
課后反思:運動后心跳速度變化很快,因此要盡早測量,測量時間也不能太長,一般不超過半分鐘。否則誤差太大。
第六課時 保護心臟(二)
教學內容:教材第44、45頁。
教學目標:研究影響心跳次數的因素,知道如何保持心臟和血管的健康。
教學過程:
一、測定、交流心跳情況。
二、新課
1、拓展2 還有哪些因素影響心跳的快慢?
①提出猜想(年齡、性別、情緒、身體狀況等)。
②設計實驗方案。
③記錄實驗結果。
④寫出實驗報告,總結出實驗結論。
2、資料2 保持心臟和血管的健康
心臟和血管健康對人體健康很重要,要保持心臟和血管健康,就要堅持經常鍛煉,均衡飲食,不吸煙等良好習慣。
吃大量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會導致血管硬化和高血壓,要少吃油炸食品和蛋類,多吃蔬菜、水果雜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