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第二單元 生理與健康教案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比如游泳、跑步、打球、跳繩、蕩秋千溜冰等,鍛煉心臟和肌肉,防止血管硬化。
吸煙有害健康,吸煙的人比不吸煙的人得心臟病的可能性要高出兩倍,因此要想心臟血管健康,必須禁煙,有吸煙陋習的人必須戒煙。
3、上網了解心臟血管健康知識。
三、小結
四、作業
宣傳保護心臟的意義和辦法,勸告吸煙的家庭成員和周圍的吸煙人戒煙。
課后反思:吸煙有百害而無一利,有吸煙習慣的人戒煙是不太容易的,有的人寧愿身體受損,也不讓嘴受委屈,這是愚昧無知的表現。吸煙人在公共場合吸煙害人害己,要教育學生遠離煙害,敢于抵制危害他人健康的行為,保護自己的生命健康權。
第七課時 人體的司令部
教學內容:課本第46~50頁。
教學目標:知道大腦的作用,掌握合理用腦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游戲:測試反應速度
被測者手半握拳,拳眼向上放在桌上,測試者手拿鋼筆,使鋼筆下端與被測者拳眼處于水平位置或略高于拳眼置于拳眼上方。測試者突然松手,被測者看到鋼筆下落馬上握拳,聽不到鋼筆與桌面撞擊聲者為反應快。看誰能做到。
二、新課學習
1、解釋游戲中出現的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鋼筆撞擊桌面才握拳的現象呢?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游戲過程。鋼筆下落時,被測者的眼睛首先覺查到,于是眼睛就把這一消息報告給大腦,大腦馬上向手發出指令“握拳!”手接到指令后馬上執行任務。但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從眼睛看到鋼筆下落到握拳這段時間往往大于鋼筆從松手到落到桌面的時間。所以大多被測者來不及握拳鋼筆就落到桌面上了。
2、觀察第46頁圖,說說他們的反應是不是很快。他們為什么會對準目標把球踢出去或把球接住?
原來人體受到刺激后,就會把信號傳送給大腦,大腦迅速作出反應,向身體的有關部位發出指令,這些部位就迅速執行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比如足球向你飛來時,眼睛把這個消息報告給大腦,大腦根據足球飛來的高度、速度、方向等參數迅速判斷該怎么處置(接還是踢),然后向身體有關部位發出相應指令,接到指令的身體部位就按指令做出動作。這就是人體反應。
3、活動1 看看你的反應有多快
參照教材第47頁內容,逐個測試學生的反應速度。手捏的地方離尺子下端越近,表明反應越快(每人測3次,取平均值比較)。
4、活動2 猜猜你摸到的是什么?
指名學生,蒙上眼睛,摸一件物品,邊摸邊說摸到物品的特征,判斷摸到的物品是什么,說說判斷的根據,是利用哪些器官和功能判斷的。
5、討論:根據大腦的功能和作用,說說為什么說大腦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總指揮部”?
6、討論:人為什么要睡覺?
7、資料:勞逸結合,合理用腦
研究表明,用腦所需要的血液比肌肉工作時需要的血液多15~20倍,所以長時間用腦會使人頭昏腦脹,反應遲鈍。因此用腦一段時間要及時休息。比如上40分鐘課要休息10分鐘,活動一下身體,腦子會清醒一些;工作學習一天,晚上睡一覺,能消除大腦疲勞;合理安排不同的學習內容,可避免大腦過度疲勞,所以學科學習要交替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