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二單元教材解析
第二天凌晨,這又是一個關于時間的短語。此時的戰斗越來越激烈了,中國守軍的“同仇敵愾”全體一致痛恨敵人,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對于弱者來說團結是唯一能夠有效保護自己的措施。中國人如果早些團結起來,國家民族被侵略剝削的悲劇或許是可以避免的。“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是多么得豪邁。狹路相逢勇者勝,這就是“亮劍”的精神。具體的詞語可以研讀這些動詞:“舉起明晃晃的大刀”“冒著敵人的炮火”“沖出”“砍去”等感悟中國守軍的英勇。
當天晚上,到9日凌晨,經過激烈的戰斗,盧溝橋又重回我守軍手中。此段注意讀出日軍的丑態。但是,日寇亡我之心不死,不斷增兵平津地區。
盧溝橋事變在全國掀起了一場全民抗戰的風暴。首先是中國共產黨在事變的第二天就通電全國,大聲疾呼: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這三個危急,層層遞進,范圍逐漸擴大,情感逐漸加強,順序不可調換。
其次,全國人民迅速行動起來了。市民勞軍,工人助戰,各地民眾和海外華僑也來電聲援,進行慰問。
這里還有一處遺漏,就是當時國民政府的態度。蔣介石在廬山發表了著名的講演:“政府對于盧溝橋事件,已確定始終一貫的方針和立場,且必以全力固守這個立場,我們希望和平,而不求茍安;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中國全面抗戰拉開序幕。
學生應該學的:
1、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線中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逐步”、“萬籟俱寂”造句。
2、按時間和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能按時間先后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3、通過把握不同詞語的感情色彩,在比較朗讀中激發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知道并學會按時間和事情發展的順序能把事情表達的更清楚
我們可以做的:
一、把握整體,讀中感悟。
1、讓課堂書聲瑯瑯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加強朗讀。那種只聽教師滔滔不絕,不聞學生書聲瑯瑯的語文閱讀課不是好的語文課。教師在學生感悟到盧溝橋的重要戰略地位后,讓他們通過讀來表現盧溝橋的重要性,這樣的讀悟交融,加深了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使學生更明白日本侵略者蓄意挑釁的原因。在學生悟到一定感情的基礎上,教師再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朗讀技巧的指導,有意要讀出突出表現日本侵略者蓄意挑釁的詞語,這樣能讓學生更好地把握內容,體驗內容,從中受到情感的撞擊,獲得思想的啟迪。
2、讓學生思想不斷
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一個頗具意義的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本侵略者是故意挑起事端?”這樣“牽一發而動全身”,激發起學生的思維,通過從文中找尋理論依據,然后自己概括,把事件的經過用自己的表述出來。這樣的交流過程,既培養了概括文章的能力,又實現了學生與文本的真正對話,讓學生完全處于閱讀的主體地位。
二、緊扣字詞,片段賞析。
“盧溝橋事變”充分暴露了日軍的險惡用心,也強烈的再現了中國軍民誓死衛國的抗爭精神。課文如何通過描寫來體現的呢?這里選了幾個片段,我們一起來體會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