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二單元教材解析
二、情節跌宕起伏
這篇文章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一方面是蠟燭越燒越短,秘密即將暴露,另一方面是伯諾德夫人和大兒子杰克兩次用計,卻兩次受挫,加上課文這樣的描寫:“燭焰搖曳,發出微弱的光,此時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東西。”,更把緊張的氣氛渲染到了極致。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杰奎琳化險為夷,都使人松了一口氣。這一驚險的情節,正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人們抗擊德軍法西斯的艱難歷程相一致。同學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有的可能驚心動魄,有的可能催人淚下,有的可能發人深省,有的可能蕩氣回腸……我們不妨課后去搜集一些這方面的資料多讀一讀。
學生應該學的:
1、學習生字詞,能聯系課文具體內容進行解釋,并能結合表演深入體會“輕輕地”、“從容地”、“鎮定地”等詞語的內涵。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在理解課文內容基礎上,復述班次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4、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等的閱讀感悟,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5、通過合作的形式,續編故事,培養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我們可以做的:
教學《半截蠟燭》,以蠟燭為重點引導學生熟讀文本,深入到人物的心靈深處,讀中思,讀中悟,使得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感受愛國的情懷。
一、抓點
“半截蠟燭”是本文的眼點,它貫穿全文,通聯全篇。為了保護這“半截蠟燭”,伯諾德夫人一家想方設法地把蠟燭從敵人面前端走,可德軍呢,卻仿佛故意與他們作對。兩次的失敗讓人心驚膽戰,最后斗爭的成功讓人如釋重負。這不起眼的蠟燭,上演了一場又驚又險的戰斗。教學伊始,可以圍繞這個“點”引導學生提問:看了課題,你想到什么?這樣學生的好奇心將被激發,主動走進文本。
二、探點
“半截蠟燭”在常人看來微不足道,但在伯諾德夫人一家看來,卻比他們的生命還重要。為了這“半截蠟燭”,伯諾德夫人一家與敵人斗智斗勇,巧妙周旋,最終保住了情報。其實,這“半截蠟燭”里藏著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的機智、勇敢和鎮靜,藏著他們寧死不屈的偉大靈魂。
1.由點探險
“半截蠟燭”兩次被德軍點燃,本來就剩半截的蠟燭,此刻越燒越短,隨著時間的流逝,燭油的流淌,形勢相當嚴峻。可以設計以下兩個環節來讓學生融入文本,體察斗爭的驚險:
(1)范讀設置情境。
課文的第3-7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段落,幾處環境描寫看似平常,細心閱讀卻觸目驚心。這時候老師的得體范讀,配上緊張的音樂渲染,就能很快地把學生融入跌宕起伏的故事中。當學生的緊張情緒一下子顯露出來的時候,立即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最能看出當時驚險的句子,為學習下文做好鋪墊。
(2)品讀置身情境。
出示:“燭焰搖曳,發出微弱的光,此時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東西。伯諾德夫人的心提到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軍那幾雙惡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
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體會讀出伯諾德夫人心中的焦急。這好似置身在緊張的情節和氣氛中,真正達到了“入其境,通其心”的境界,讀出的不僅是聲,而且是驚險的場面,涌動出的更是生命的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