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美術上冊全冊教案(嶺南版)
三、講評、小結
學生互評, 老師作點評并小結。
教學后記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從課堂上了解了什么是人文,能學著關愛自己、尊重別人的個性,體現藝術與人文關懷精神的密切關系;
第9課 我的好鄰居(2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畫出一組鄰居的形象;學習選材和搭配色彩的知識;嘗試運用卡紙、粘貼和添畫的形式建造“高樓”,并能把鄰居“安排”進去。學習界紙刀的安全使用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課前觀察,課堂中能講述鄰里之間的故事;在欣賞與評述過程中能發揮想像與創作的思路。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知道了鄰里之間,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關心,相互幫助。能與同學交流,通過評價和游戲體驗合作的樂趣。
教學重點
激發學生使用不同的材料畫出一組鄰居的形象。
教學難點
選擇適當的材料制作立體的“高樓”。在創作中有目的地運用色彩知識。
教學準備
1、 卡紙、瓦楞紙、圖畫紙。
2、 直尺、界紙刀、膠水、訂書機。
3、 色筆、顏料。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你和鄰居的關系是怎樣的?你是怎樣理解“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的?講講你和你鄰居之間發生的有趣的故事。
二、 講授新課
1、組織學習,展開活動
(1)、按區域或街道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共同商量確定一個小主題(主題可以是街道名稱、小區名稱或村莊的名稱)。小組成員自由選擇表達的對象,構思描繪自己的鄰居。
(2)、欣賞教材中學生作品、圖片等資料,小組成員先共同構思,設計一座立體的、能夠“站立”的“高樓”,然后以硬紙為材料,共同制作。
(3)問題舉例:思考討論房子的特點,一共要安排多少戶鄰居入住?樓房的宣傳品、陽臺有什么特點,怎樣表現?“建造”樓房時所用的主要材料是什么?輔助材料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處理材料?用剪貼、撕貼還是其他辦法?怎樣設計才能使樓房“站立”得更加穩?如何把樓房裝飾得更加漂亮?
2、制作和裝飾
小組成員分配工作,合作完成一座立體的紙“樓房”,并把畫好的鄰居作品粘貼進去。
三、 欣賞與整理
方案一: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成果分享活動。在課堂教學結束前的十分鐘左右,布置學生將小組完成的作品放置在講臺上,然后組織學生進行欣賞活動,建議采取小組代表發言的形式,同時結合小組互評與教師總評的評價方式。
方案二:游戲活動
可以參照教材提供的游戲活動情景進行游戲,如果教師實施課程的班級較大,可采取在各個小組選擇部分學生在講臺上活動。
注意:在課堂結束前,必須組織學生對教室進行整理,收拾零亂的紙碎和其他工具材料。
教學后記
第10課 我的動物朋友(2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人與人動物關系密切,互為依存,我們要保護環境,愛護動物,和動物成為好朋友;
(2)能夠運用泥塑并借助其他媒材塑造出自己喜歡的動物朋友;
(3)掌握基本形的組合、添加和粘貼等技能。
2、過程與方法
在觀察比較中體驗泥塑作品的美。在資料交流中感受動物的性格特點。在創作中激發想像力的塑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