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美術上冊全冊教案(嶺南版)
(2)欣賞學生作品,設問:風能直接畫出來嗎?如果我們來畫,怎樣去畫呢?借助周圍的什么景物去表現?
4、活動四:創作與評價
小組討論后以個人創作或集體創作的形式進行風的記憶想像畫創作構思。
三、展示與講評
學生作品展示,設問:我能畫出刮大風時周圍的環境特點嗎?我能畫出刮大風時的感受嗎?
評一評:誰的作品最能表現刮大風的情景?
通過自評、他評,鼓勵自信,培養個性。
教學后記
課后讓學生把作品展示在教室后面的黑板報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13課 雨來了(2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欣賞一些表現雨中情景的兒童畫;
(2)學習“先畫主體后添背景”的構圖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觀察下雨時周圍情景的變化,能夠抓住下雨時環境和人物的動態。
(2)體驗雨中的感受;
(3)在欣賞與交流中探索不同的表現技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 養成留心觀察環境變化的習慣,養成熱愛自然的情感和探索自然的興趣;
(2) 通過雨中人與人之間有情感的故事,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的美德。
教學重點
能應用自己喜歡的表現手法進行記憶或想像創作。
教學難點
結合真實的雨中情景進行課堂教學。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雨中情景的圖片和相關音樂片段。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 課堂導入
播放關于“雨”的音樂或錄像,與學生一起欣賞。
問題:
1、 你喜歡轟隆隆的大雷雨,還是喜歡淅瀝淅瀝下個不停的毛毛雨?
2、 雨天的路上開滿了雨傘花,你喜歡在雨天撐著傘玩水花嗎?
二、講授新課
活動一
欣賞課本范例,設問:
1、 這幾幅畫表現了什么?他們在做什么?
2、 下雨時人們用什么雨具?動態如何?
3、 你知道這幅畫是用什么方法“畫”出來的嗎?
4、 你從畫中學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你會怎么做?
活動二
組織學生分組講一講自己有關“雨”的故事。有興趣的學生可進行表演。
活動三
學習繪畫步驟:學生根據課本提示說出步驟,小組分工,嘗試用不同的表現方法畫出下雨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