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集體備課教案1
學 生 活 動
學生觀察。
學生動手折紙。
各人取出一張紙,對折,并畫上圖案(參照課文)。
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說說折紙后自己的發現。
用剪刀剪下圖形,再打開。
(3)讓學生自己試一試。
(1)課本第13頁的上半部分內容。
除琴外,其他都是對稱圖形,因為琴把上4個把兒不對稱。所以不能算是對稱圖形。
(2)判斷并分析。
學生獨立完成;
板書設計
軸 對 稱 圖 形
教學反思
學生在課前的準備工作做得比較充分,已經初步了解了如何在剪紙的過程中利用對折剪紙。
課題 鏡子中的數學 教時 二 1 (8)
學 習
目 標 1、通過具體活動,讓學生結合活動內容和具體實例,感知鏡面對稱現象。
2、通過實際操作,讓全體學生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的一些特征的過程。
3、逐步發展學生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學 習
重 點 鏡面對稱的特征
過 程 與 方 法
教 師 活 動
一、講故事,引入新課
1、講《猴子撈月》的寓言故事。
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現井邊有一輪圓月,猴子以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聲叫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兜。眾猴子怎么也撈不出“月亮”。
問題:“這是什么原因?” “在生活中,你們好有沒有發現類似的現象?”
2、揭示課題。
(1)總結,說明以上幾種現象的特征。
(2)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學。
二、組織活動
1、教師示范。
(1)在黑板上貼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2)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2、試一試。
第(1)題:
三、鞏固練習
1、課內外作業。(課文第18頁“練一練”的第1、2、3題。)
第2題:
2、實踐活動。
讓學生收集一些對稱的圖形、圖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覽。
會剪紙的學生,自己動手剪一些簡單的作品。
四、作業設計
1、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整個圖形是什么,再畫出另一半。
學 生 活 動
(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照鏡子時,出現的現象;光滑的地板也會出現倒影等。)
(3)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發現?(看到“王”字,鏡子里的圖形是鏡子外圖形的對稱圖形。)
(4)讓學生試一試。
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
說一說,這條虛線在對稱圖形中稱什么?
第1題:(1)先讓學生猜一猜,并打上“√”;(2)用鏡子來試一試,進行驗證。
讓學生按題目要求試一試。
把鏡子所放的位置畫出來。
說一說,這條線是什么。
板書設計
鏡子中的數學
《猴子撈月》
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一看鏡子里的圖形和正個圖形。 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生興趣非常之濃,究竟原因是因為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和學生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相聯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