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學設計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鳥兒鳴叫的錄音,鋼琴曲,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激發興趣
1、(播放鳥兒鳴叫的錄音資料)聽,這是什么聲音?你們知道哪些鳥兒呢?說一說你喜歡的鳥兒吧。
2、老師和你們一樣也特別喜歡鳥兒,今天老師還要帶你們去結識一位非常可愛的鳥兒朋友,想知道它是誰嗎?(板書課題,學生齊讀)從鳥的名字中同學們能發現它的一些特點嗎?
3、補充介紹:翠鳥的羽毛鮮艷亮澤,非常美麗;翠鳥的動作十分敏捷,它是叼魚的高手,能深入水中一米多深去追魚,小魚如果被它發現,定難逃命。
4、除了這些,同學們還想知道什么?(學生提問)教師梳理學生問題并總結出三點:⑴翠鳥是什么樣子的?⑵翠鳥是怎樣捉魚的?⑶翠鳥的家在哪里?(板書問題)
【設計意圖】學生沒見過翠鳥,對翠鳥的知識了解甚少,在上課伊始為學生補充介紹一些有關翠鳥的知識,同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既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又培養了學生質疑的能力。
5、本節課我們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嘗試著解答第一個問題,了解翠鳥外形特點,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詞語。學習按一定順序及抓特點觀察的方法。
【設計意圖】明確學習目標,有的放矢。而且把學生想知道的作為嘗試內容,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配樂)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聽清生字的讀音。
2.讓學生自由讀文,邊讀邊畫出生字,讀準字音,看清字形,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序號,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標記。
3.檢查自讀效果。
①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評價。
②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并糾正生字讀音。提問:你是怎樣認識這些字的?還有哪些字不認識或者認識起來有困難?指導學生說出識字方法,互相交流。
③組詞。注意引導學生區別形近字或同音字,如“稈”和“桿”、“魚”和“漁”等。(可出示課件幫助學生記憶)
④引導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與理解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問題留待學習課文時探討,簡單的當時解決。(如:理解“橄欖”可出示實物;理解“葦稈”可依圖介紹:葦稈就是蘆葦的莖,很細,很光滑,中間是空的。)
【設計意圖】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所以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貴有疑。在充分自讀后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使引導和講解做到有的放矢,還能調動學生求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創新精神。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一)理清順序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翠鳥的外形?
2、默讀課文第一段,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翠鳥外形的,邊讀邊用鉛筆在書上勾畫。
3、指名按課文中敘述的順序說一說作者先寫什么,再寫什么,然后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學生說的同時,教師板畫翠鳥各部分的輪廓。)各部分有什么特點?(教師依次給翠鳥各部分涂色。)
4、從總體上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從下到上)寫羽毛的部分呢?(先總說,再分說頭部、背部、腹部)
【設計意圖】化抽象為具體,學生饒有興趣而又輕松地把握了作者的寫作順序。
(二)抓住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