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學設計
(春天萬物復蘇,楊柳返青,暗含對介子推的深切懷念,加深對清明內(nèi)涵的理解。)
【設計意圖】本文的內(nèi)容暗含的東西較多,課文的難點也在這里,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將難點分化,化難為易。而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正是將難點化解,取眾人之長。議后再讀,讀中細品,更好地理解課文。對于詩句的理解不可逐字逐句地細究,做到知大概就可,教師可以適當點撥。要讓學生多讀,熟讀成誦,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教學中始終從“讀”出發(fā),把“讀”貫穿教學全過程,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
6、晉文公做到了嗎?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說說晉文公勤政清明,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與介子推有什么聯(lián)系?對百姓有什么影響?
(晉文公用實際行動回報了介子推的用心良苦,他勤政清明,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成功。如果沒有介子推用生命來激勵他,晉文公就沒有后來的功績,所以介子推是晉文公成為明君的重要因素。百姓們安居樂業(yè),對不局功勞、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
(這一自然段難理解的詞語較多,如“鞭策”“座右銘”“井井有條”“安居樂業(yè)”“不居功高”等,這些詞語可以在理解課文時加以理解。)
7、回讀全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介子推和晉文公的品質。再一次理解清明節(jié)的由來。
【設計意圖】語文課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說的訓練尤為重要,說好說不好都要說,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正確的表達自己的看法。新課程標準指出:“口語表達的訓練要體現(xiàn)在語文教學的各個角落。”
三、拓展活動:學習清明節(jié)由來的另一個說法。(即學習連接)
四、鞏固字詞
1、分析字形。
①“肺”字的筆順。共8筆,最后一筆是豎,它穿過橫、橫折鉤,一通到底,且直且長。
②“昏”“荒”二字不可多一點。
2、把字寫好看。
①“荒”“策”“墓”上中下結構的字,要寫緊湊,不可過長。
②“邦”字,左右結構,左高右低。
3、學生書寫練習。;
五、填寫花籃。(課后練習題)
六、總結全文。
【整體設計意圖】
整篇課文的教學,緊緊圍繞“清明節(jié)怎么來的”展開,采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緊緊圍繞著課后習題來展開思索,由疑入手。人們常說學成于思,思源于疑。本課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以此為抓手,解詞析句,探究問題,深入地理解課文,從而達到知識、能力、情感共同提升的目標。
其次,教學中,讓讀書貫穿始終。讓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將課后的問題順利解決,從而理解清明節(jié)緣何而來,進一步地認識中國傳統(tǒng)民俗,對晉文公和重耳的高尚品格有所了解。讓學生在讀中尋找問題,解決問題,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更深地領悟課文的思想內(nèi)涵。
教學中,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幫助理解整篇課文。教學中,師生本著民主、平等的原則,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感受學
習課文帶給人的美好享受。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
附板書: 清明節(jié)的由來
晉文公 勤政清明
介子推 不被利益所動 不圖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