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學設計
⒉指名交流讀完詩歌后的初步感受。
⒊讀了課文之后,你覺得山村的早晨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教師相機板書。
(美麗的、寧靜的、充滿生機與活力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先整體感知課文,初步體會到山村早晨的特點,體現了閱讀教學的整體性,克服了“肢解文本”的弊端,同時也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三、細讀課文,品味語言
⒈再讀課文,邊讀邊想。
初讀課文我們就被山村早晨的獨特美景所吸引了。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相信同學們會在詳細品讀課文中領悟到本文的獨特魅力的。
老師告訴大家朗讀景色優美的篇章最好的辦法是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想象山村優美的畫面。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前三個小節,邊讀邊想象。
⒉交流感受,感情朗讀。
師: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剛才你在讀前三節的時眼前都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
第一小節
(1)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2)“小溪帶走夜的鼾聲”小溪帶走了誰的鼾聲?“露珠打濕美的黎明”露珠會打濕什么?(花瓣上、小草上、莊稼……)作者把山村和晨風當作了什么?
(3)誰還想再讀讀這段話。
(4)這里的黎明是那么美麗寧靜,我看到了露珠如晶瑩的珍珠在花瓣上跳躍;我感覺到了微風拂面,神清氣爽。讓我們用優美的讀書聲來感受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美景吧。
過渡:美麗、寧靜的山村熱鬧起來了。看第二小節
第二小節
(1)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學生體會:許許多多五顏六色的蝴蝶在花叢跳舞,那舞姿那么優美,那么輕快。采花的蜜蜂還在嚶嚶地唱歌呢!歡快的小河嘩嘩地向前流著。輕巧的炊煙裊裊地上升,老奶奶老爺爺正要做早飯呢,那飯香噴噴,肯定很好吃。)
(2)“舞姿輕盈、歌聲嚶嚶、舒展著腰肢、裊裊地上升”這幾個詞好在哪里?
過渡:同學們說的這么好,那你們趕緊帶著自己的體會再讀一讀吧!
第三小節
(1)這么美的山村,這么美的早晨。讓人情不自禁地想到“水墨丹青”,“水墨丹青”是什么意思?
(2)“這幅水墨丹青”指的是哪一幅呢?讓我們再一次通過朗讀把大自然給我們描繪的“水墨丹青”展現出來。指導朗讀前三節
【設計意圖】根據中年級學生的特點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邊讀邊想象,通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反復對比,體會,欣賞畫面等活動,給學生營造了一個讀書的空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鉆研文本,潛心會文,想象畫面,體會感情,感悟意境,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用個性化的朗讀體現出來,這樣既提供給孩子想象的空間,又給每個孩子留出表現自己獨立理解文本的天地,同時,又為深入理解詩歌的內容,創造一個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讓學生在自主的閱讀中享受語文學習的快樂。
過渡:同學們,大自然為我們展現的水墨丹青僅僅是這些嗎?這幅畫里面還有什么景象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的最后四個小節。
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這幾小節,把你感受到的、想象到的內容通過讀來表現出來。可以有表情地讀,也可以加上動作讀。
第四——第七小節
(1)展示匯報。分組有感情地朗讀后四節,同學間評價。
(2)大自然為我們描繪出了怎樣的一幅水墨丹青,大家清楚了嗎?讓我們共同來體現一下她的美麗!(師生合作讀課文。)
(3)引導想象,讀寫結合。
a、聽音想象:同學們,大自然這個多才的畫家為我們描繪的水墨丹青僅僅是作者所寫的這些內容嗎?不是。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讓我們隨著音樂一起走進山村的早晨,邊聽邊想象大自然到還給我們描繪了怎樣的景象?播放音樂,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