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學設計
1、你能用一個詞概括翠鳥全身形狀的特點嗎?引導理解“小巧玲瓏”( 補充介紹:翠鳥體形很小,身長只有15厘米,相當于大人的拳頭那么大;結合翠鳥停的地方——葦稈的特點進行體會。)生活中你見過什么小巧玲瓏的東西嗎?
2、哪些語句是描寫翠鳥羽毛顏色的,請用“——”劃出讀一讀。
3、多媒體出示文字及問題:
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
①這段話共有( )句,主要講(),課文從()、()、()三個方面,把這個內容寫具體了,因此第()句是總起句。
②這是些什么句子?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4、各部分羽毛怎樣鮮艷的?認識“橄欖色、翠綠色、淺綠色、赤褐色”。(多媒體出示翠鳥圖)什么是“鮮艷”?你能說句話嗎?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背誦第一自然段。(個別讀、小組讀、配樂讀、師生對背、填空背、指名背等多種形式。)
【設計意圖】運用多媒體課件配上優美動聽的音樂,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憑借音樂感知畫面形象,化抽象為具體,既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讓他們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輕松地區分出了眾多的顏色,體會到了作者語言的精妙。學生在聲情并茂朗讀的基礎上,結合課件,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不但可以保持興趣,而且可以活躍思維,促進感悟,達到積累內化的目的。
四、欣賞總結 遷移延伸
1、作者為什么能把翠鳥的外形寫得如此精彩?(①認真觀察;②按一定的順序抓住了翠鳥的特點;③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④喜歡翠鳥。)
2、你能像作者這樣把你喜歡的小動物寫下來嗎?
【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傳授方法,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水到渠成。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溫故知新
1、(多媒體出示翠鳥圖)誰能介紹一下翠鳥的樣子?
2、這是上節課我們解決的一個問題,還有兩個問題沒解決,還記得是哪兩個嗎?(翠鳥是怎樣捉魚的?翠鳥的家在哪里?)
3、那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兩個問題,繼續學習第5課《翠鳥》。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依圖介紹翠鳥的外形,不僅鞏固學習了作者按順序及抓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還考查了學生對文字的背誦。
二、合作學習 理解感悟
(一)學習二、三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二、三自然段。想一想:翠鳥行動的最大特點是什么?用一個詞概括。(敏捷)
2、翠鳥的行動敏捷表現在哪兩個方面?(活動時和捕魚時)
3、指名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翠鳥活動時有什么特點?從哪里可以看出?(理解“清脆”“疾飛”)播放翠鳥飛與停的慢鏡頭,讓學生具體感知。
4、指名讀第三自然段。提問:翠鳥是怎樣捉魚的?翠鳥捉魚的本領和它的外形有什么關系?(小組討論學習)
5、組織交流:
①按“等待、發現、叼走”的順序,說一說翠鳥捉魚的過程。(播放翠鳥捉魚的過程)
②聯系上下文說說“銳利”的意思。
③多媒體出示文字及問題:
翠鳥( )葦稈,( )過去,( )小魚,( )水面往遠處( )。
括號里面的詞都是( )詞,說明翠鳥捕魚時( )。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觀察極其細致認真,用生動準確的語句把翠鳥捕魚的瞬間動作描寫的活靈活現,受到情感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