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認識一個生字。掌握由本課生字構成的詞語“盼望、精疲力竭”。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篇寓言故事。
3.指導學生讀懂課文,認真體會寓言故事中包含的道理,懂得做事一定要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激起興趣
小朋友們喜歡寓言故事嗎?你們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寓言都很簡短有趣,又都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我們書中的第11課有兩則寓言。今天我們學習其中一則——
(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師:你能說說“揠”是什么意思?“助”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長”是什么意思?看了這個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梳理出基本問題:
(為什么要揠苗助長?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情?結果怎樣呢?)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一個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課堂上要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問,主動地問,這樣才能真正落實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過渡:同學們真善于思考,你們提的這些問題等我們學完課文以后就會弄明白了。
二、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順,字音讀準確。
2. 相信小朋友們已經把課文讀會了,要是課文里的詞寶寶跑出來了,你們還認識嗎?
出示帶拼音的詞語卡片:焦急 喘氣 一大截 巴望 自言自語 白費 總算 筋疲力盡
生認讀,多種形式讀。
【設計意圖】教學過程中,通過個別讀、開火車讀、男女比賽讀、齊讀等多種讀的形式,加深學生對詞語的認識和理解。學生識記、鞏固生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復現。課堂中采用多種形式復現生字,能讓學生多種感官參加活動。
3.請同學分段朗讀課文,思考:這篇寓言主要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4.指名回答問題。
三、品讀課文 感悟寓意
1.種田人為什么要揠苗助長?從哪些詞語看出他很焦急?請學生帶著問題默讀第1自然段,標畫出有關詞句。
學生匯報找到“盼望”、“焦急”、“轉來轉去”、“自言自語”這幾個詞語,并從中體會出農夫心急如焚。并理解“盼望”
指導朗讀:你試著讀一讀,好嗎?誰再來讀?
說說你仿佛看到了農夫怎樣?仿佛還聽到了什么?誰愿意把這個人的心急如焚的樣子演一演?
【設計意圖】語文課應盡量上得有意思一些,讓學生愿意學,喜歡學。此環節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學生在表演的同時對文本有了更深入的領悟和理解。
2.農夫究竟想到了什么好辦法呢?讀一讀第2、3自然段。思考:你覺得他這個方法怎么樣?
(1)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后交流:他想到了什么好辦法?他是怎么做的?
(2)情境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