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個讀懂”中成長——“2010年基地教學設計與課堂展示”網絡教研活動綜述
沒有問題的課堂,不是好的課堂!雖然這話說得有點過分,但這卻是事實!我們教師不是演員,而我們的學生學習更不是在表演!而是一種思考的過程,或者說是學習是思維的體操!遇到問題,并沒有什么,關健是我們怎么解決問題!我們應該在教學設計中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而課堂教學卻是時間有限!這應該是我們教學中的一大難題!
這使我重新審視我的課堂,充滿信心,投入下一次的設計和試講中。同時,也引發了我的思考:
一堂好課,它的標準是什么?我的理解是主動、快樂、有效。學生在這節課中,學習是主動的、快樂的,能達到一定的學習技能,而且對于學生的后續學習奠定基礎,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就算是一堂有深度的課。針對于這節課,我認為從學生的課堂表現、課堂反饋情況來看,教學效果是挺好的。我對課堂的理解比較到位,能適時調控,及時補救,引導學生去探究圖形的旋轉過程,并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練習中,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我的點滴感受
1、在團隊的引導和幫助下,使自己的提高更快。在這一個多月的網絡研討活動中,使我對《圖形的變換》一課,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起初,我只是照搬教材內容去上課,淺層次的理解了教材,分析了學生,預設自己的課堂,可是在與老師們的研討和交流過程中,我發現教學過程存在著那么多的問題,如何導課、如何進行探究、如何進行練習題的處理、如何引導學生理解知識、如何注意教學行為等,都引起了老師們的異議、爭鳴,在大家共同研討、交流中,使我明確了方向,從中讓我一次又一次的認識到,這些問題一一解決了,那么課堂就多了一份精彩,有了一定的深度,就會收獲更高的教學效益。
2、好課要多磨,要磨目標、磨教材、磨環節、磨學生、磨細節。
3、備課時,一定要備教材、備學生、備課堂中會出現的可能。
在這段時間里,研課就像是我的一門功課,剛開始,很茫然,后來有了老師們的指引使我恍然大悟,可后來,又出現了很多的分歧,當我不知所措時,又是老師們及時點撥,讓我找到了出路,可以說是一路教學、一路反思。在課堂教學中,我是一名教師,同時也是一名學生。我不但要以欣賞、贊美的眼光審視學生,去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更要以探究、學習的襟懷投入課堂,使教學成為學生的需要,成為我進步、發展的平臺,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使教學充滿生命成長的氣息。
再次感謝大賽評委會給予我這次參賽的機會,衷心的感謝關注和支持我的朋友們!
現場答辯
10月12日
第23號選手
答辯問題:談談您幾易其稿修改中,改了哪些,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
在本次的網絡研討活動中,我選擇的是四年級上冊《圖形的變換》的第一課時,經過了六次的教學設計,其中主要改動了三個方面:
首先是基于對學生的考慮,在學生初步感知旋轉的三要素的這一環節中進行了修改。因為在一稿試講之后,發現學生在敘述圖形的旋轉過程時,容易出現困難,敘述不完整等問題,于是我在后面五次教學設計中,對這一環節進行了修改,改為先由風車的旋轉引出“中心點”,然后由風車和摩天飛輪的旋轉引出“方向”,然后結合鐘表上指針的旋轉認識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最后再結合指針的旋轉認識旋轉的“角度”,并初步來敘述指針的旋轉過程,為學生在下一個探究活動中敘述圖形的旋轉過程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