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個讀懂”中成長——“2010年基地教學設計與課堂展示”網絡教研活動綜述
其次是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在練習題的設置上進行了改動。在一稿和二稿中,都沒有完成“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度后的圖形”這一目標,所以在三稿設計中,我將“畫一畫”一題去掉了,把這一目標也去掉了,相對來說,難度降低了,但是,通過網上研討,李明偉老師認為這樣設計的話,教學重點把握不準確,只是去“了解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制作美麗圖案的過程,并會敘述圖形的旋轉過程。”這樣教學的重點就有所偏頗了。經過仔細的斟酌,在四稿以后的設計中,我又將“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度后的圖形”這一目標恢復原來,在其它的環節上稍作改動,將轉一轉這一道題中,去掉了一道,然后畫一畫一題,只畫旋轉后的圖形。
第三是基于對課堂的理解,在主題圖的探究過程中也進行了修改。很多老師提意見,認為,我給學生的探究空間小了,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應該給學生的自主探究空間大一些,于是,在最后幾稿的設計中,我關注了這一問題,讓學生欣賞圖案、觀察圖案,讓學生猜想圖案的制作過程,然后動手用教師準備的基本圖形試一試,如何旋轉制作成這個美麗的圖案,教師再用課件演示旋轉過程,讓學生再次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在旋轉的過程中,基本圖形必須圍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通過學生的觀察、比較、猜想、探究、驗證等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以上對教學設計進行的修改,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對學生的考慮,因為我們教師的每一次教學設計都要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都要符合學生實際情況,根據每一次的試講,我都找出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再對教學設計進行新的思考,進行修改,目的就是能夠讓學生在這一節課中,能獲得更多的收獲,獲得不同的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