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個讀懂”中成長——“2010年基地教學設計與課堂展示”網絡教研活動綜述
【教學重點】
1、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2、確定旋轉時的中心點、方向和角度。
【教學難點】 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0后的圖形。
試講兩次之后,發現學生出現的困難是不能完整地敘述旋轉過程,又結合王曉玲老師的建議。
王曉玲老師說:
在學生敘述旋轉的過程時,這個過程在實施中應該是比較困難,所以在預設時應考慮到學生的問題,并給予充分的時間。
并且“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度后的圖形”這一難點沒有突破的機會,于是,我在三稿設計中將教學重難點改為:
【教學重點】
1、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會表述圖形旋轉的過程。
2、確定旋轉時的中心點、方向和角度。
【教學難點】 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0。
三稿試講之后,學生的表現比較好,可是,“我是小李”老師提出異議。
“我是小李”老師說:
教學重點的把握有所偏頗。通讀教材、教參,與你的教材分析,很明確的重點是“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這應該是一個數學化的過程性目標地體現。從整個教學設計中可見,學生只完成了“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設計中,把重點放在了“1.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會表述圖形旋轉的過程。 2.確定旋轉時的中心點、方向和角度。”
五稿上傳之后,老師們發出不同聲音。
趙艷輝老師說:
1.關于重點和難點的問題。我還是同意小李老師的意見,這節課的學習重點仍然是“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0后的圖形。”這是教學要使學生最后達成的數學技能,在三維目標里,應放在第一條中。相對于這個重點,學生學習中感到困難的應是對三要素的確定,三要素的分析想象是有一定困難的,如果能突破這個困難,即知道了中心點、向那個方向旋轉、旋轉的度數,就基本保證學生能在方格本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后的圖形了。所以我認為,重點和難點要調換一下。另外,難點都是相對于重點來說的,你確定的“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會較完整地表述圖形旋轉的過程。”這不是對于重點的難點,這只是作為一種了解的內容而已。
經過再三斟酌,我覺得趙老師的點撥有理,所以,在終稿設計中,我將教學重難點制定如下:
【教學重點】
確定旋轉時的中心點、方向和角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0后的圖形。
【教學難點】確定旋轉的三要素,能在方格紙上準確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0后的圖形,并能敘述旋轉過程。
五、關于“教學過程”
(一)開課方式
起初,我在課前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于是采用課件播放風車引入新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稿發出以后,老師們提出不同意見。如下;
買琴老師說:
教師如果能讓學生準備一個風車或者旋轉的玩具,會為第二環節:認識旋轉的要素,起到很好的作用的。
lwguo老師說:
還有一點值得商榷的地方,直接欣賞圖案開課較好,還是你設計的引入較好,我希望高老師再做思考,我還會繼續關注你的,加油!
認真考慮大家的建議,思前想后,可是我還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我認為這樣的效果會好一些,所以,我沒有改變開課方式。二稿發出以后,老師又給予了一些建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