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a:我明白了含羞草、向日葵、西紅柿三種植物是有“感情”的。(請學生找出有關的句子反復讀,體會植物奇妙的感情)
b:我明白了有的植物碰到合不來的伙伴會萎靡不振。農民就給它們安排能夠和睦相處的鄰居。
師問:“你怎么知道的?找出相關的句子!”
(引導學生讀4——6自然段)
4.在理解課文的同時理解剛才那些不明白的詞語。
5.問:“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引導學生說出,①植物為什么有感情呀?②題目中的感情為什么加引號呀?)
學生討論后交流。
6.整體回顧全文。
7.師: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你有什么想對這些植物說的嗎?
(引導學生說出它們的感情很神奇、可愛、有趣、奇特等)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注意讀準“較”(jiào)、“供”(ɡōnɡ)、“曲”(qǔ)的讀音。
2.指導書寫時,注意“迅”字的比畫書寫順序。“勿”不要寫成“匆”,“柿”右半部分是“市”。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把學生知道的其它植物的感情說一說。
《蜜蜂》 教學設計
【文本細讀】
這是一篇通過典型事例說明蜜蜂具有方向辨認能力的科普文章。文章首先介紹了問題的產生。即“聽人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他被拋棄到哪里,總是可以自己回到原處。”接著用了較長的篇幅介紹法布爾在女兒的配合下進行了蜜蜂能否辨認方向的實驗。
實驗基本情況:
實驗目的:證明蜜蜂有沒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實驗要素:
數量——四十只
特征——背上做了白色記號(過程中二十只蜜蜂受傷)
條件——兩里半、沿途有許多景物、逆向的微風
結果——四十分鐘,兩只飛回,并帶有滿身花粉;
第二天又有十五只飛回;共計十七只蜜蜂飛回。
實驗結論:這不是一種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無法解釋的本能。
法布爾是一位充滿愛心的昆蟲學家。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讓我們獲得科學知識,感受科學的嚴謹與條理,又可以讓我們體會人文的細膩與真誠。從科學的角度,法布爾的思考是比較周密的,實驗過程是條理清楚的,對實驗的記述也是比較客觀的。并且,在實驗的過程中又不乏人文的光輝。如過程中小女兒愛格蘭的表現,以及作者對蜜蜂“眺望”“遙遠的家園”和“懷念巢中的小寶貝和豐富的蜂蜜” 的猜想,使我們在了解科學的同時,又體會到了幾許親情與關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課13個生字,掌握“扔、劣、免、棄、悶、證、阻、環、擁、沿、括”11個生字。
2.閱讀課文,知道法布爾是通過怎樣的實驗證明“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的。
3.在讀課文的同時,體會學習法布爾提出問題和用實驗證明問題的科學的思維方式,以及扎實認真對待科學的態度。
過程與方法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各種朗讀訓練,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課文,體會學習法布爾提出問題和用實驗證明問題的科學的思維方式,以及扎實認真對待科學的態度。
【策略與方法】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教學媒體】
課前讓學生搜集動物奇特的本領。
教師準備:法布爾的常識和他的《昆蟲記》。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先出示介紹法布爾和他的《昆蟲記》。(學生可以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