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矛盾的語言,不矛盾的心情。前后對比,提升認識。
三、教師小結。
作者用他細膩傳神的筆為我們描繪了童年生活的快樂,分享著令人向往的童真與與友情。愿這甜甜蜜蜜的糖人也能鉆進你的心坎兒里,融進你的情感之中! 教師簡簡單單的幾句描述,將這份濃濃的鄉(xiāng)情、親情再度渲染,使情感得到升華!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生字卡片,組詞并試說一句話。
2.指導學生觀察字型、結構和占格。
3.全班交流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如:
形聲字“稀”“糖”“猛”等;
比較記憶“恨—狠—很”、“鋼—剛—崗”等。
4.指導重點字的書寫,如:
“捏”字的右下角是“土”不是“王”和“工”;
“托”字的第四筆是撇不是橫,并且要與“拖”和“脫”進行區(qū)分;
“恨”的右半邊不要寫成“良”等。
5.學生描紅,獨立書寫。 漢字是“音、形、意”的結合體,所以學習漢字,不僅要正確認讀,最終還必須落實到運用之中。因此讓學生說說怎么用非常必要。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小記者活動:采訪身邊的長輩或農村朋友,看他們的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做好記錄。
2.搜集并閱讀有關描寫童年生活的文章,簡單寫下自己的感受。 由課內延伸至課外,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同時也是對課文情感的進一步理解……
《五月的田野》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準確認識 “撒、削”等7個生字,能正確書寫“嫩、籃、摘”等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鄉(xiāng)下孩子們在田野中的舒暢與快樂。
過程與方法:
1.繼續(xù)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詞意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2.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加深情感體驗,指導感情朗讀。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體會鄉(xiāng)下孩子們在田野中的舒暢與快樂,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詞義,想象田野中的生活場景,體會鄉(xiāng)下孩子們的快樂。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搜集有關田野的資料;預習課文,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詞,遇到不懂的做好標記。
教師:田野風景的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去過田野嗎?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五月的田野”又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呢?今天,就讓我們在美妙歌聲的陪伴下,一起去走走,看看這次旅程能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感受。(板書課題:五月的田野)
2.在《美麗的田野》歌聲伴奏下,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五月田野的自然景觀。
自然而然的話題導入,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而且懷著感情期待和對課文的疑問,有利于深刻地理解和感受。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不熟悉的地方做好標記,多讀幾遍。
2.小組內互相檢查勾畫出的詞語和句子。
3.教師使用生字卡片檢查認讀效果。
①出示詞語:
舒服 柔軟 削初 甩動 嫩綠 手捧 竹籃 摘掉 田埂 鐵鍋 噴香 吃飽 乏了 忙碌 皮鞭 攆走 撒歡兒 咕咕叫 冷不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