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下教材分析:長方體和正方體
例2:研究長方體棱的特點展示了學生小組合作制作一個長方體框架,探索長方體的12條棱之間的關系,引出長方體的長、寬、高的概念。認識正方體(1)教材通過讓學生觀察正方體物品,抽象概括出正方體的特征,指出正方體是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2)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說明正方體可以看成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并用集合圖表示它們的關系。比較時,可以按照面、棱、頂點的次序進行,教師整理后,利用集合圖說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練習五第4題,是一個長方體框架直觀圖,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長方體棱之間的關系。如,各組棱相互平行;與其中一條棱垂直的幾條棱相互平行等,以加深對長方體的認識。第9*題,答案是:a→c,d→i,e→f。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表面積:教材加強了獨立探索、動手操作,使學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積的概念。讓學生在展開后的圖形中,分別用“上”、“下”、“前”、“后”、“左”、“右”標明6個面。使學生把展開后每個面與展開前這個面的位置聯系起來,更清楚地看出長方體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之間的關系。 表面積的計算:例1: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為了培養學生能夠根據具體條件和要求,確定不同的面的面積怎樣算,教材中沒有總結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和開放性。例2:教學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啟發學生自己根據正方體的特征,想出計算方法。練習六第2題,判斷哪些展開圖可以折成正方體,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加深對正方體的認識。第9題,是計算組合圖形的表面積問題。注意提示學生:兩個圖形重疊部分的面積不能算在表面積里。第10*題,把一個長方體從中間截斷,分成兩個正方體,讓學生分別計算出長方體和兩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再比較它們的表面積,看有什么變化。通過比較,學生會了解到: 截完后,增加了兩個截面,所以2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和大于原來的長方體。第11*題,主要是考察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體積和體積單位教材的變化:(1)加強了對體積概念的認識。(2)加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體積:體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概念。由認識平面圖形到認識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發展。教材加強了對體積概念的認識。教材通過學生更熟悉、更直觀的“烏鴉喝水”的故事、石頭放入盛水的杯子里的實驗等,以生動形象的方式,為學生體會物體占有空間,理解體積概念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然后,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電視機、影碟機和手機的大小,說明不同的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不同,從而引入體積概念。體積單位:通過提出問題“怎樣比較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呢?”啟發學生通過回顧舊知、遷移類推出:要比較長方體的體積大小也需要用統一的體積單位來測量。接著教材指出計量物體的體積要用體積單位,給出常用的體積單位,并讓學生觀察相應的教具和模型,對這些體積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明確的表象。在“做一做”中,教材安排了區別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練習。認識用1cm3的小正方體拼成的各種圖形的體積是多少,以加深學生對體積單位和怎樣用體積單位計量物體的體積的認識,為下面教學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