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達成目標
一、
導入揭題 談話,導入 在學習中,如果你遇到了攔路虎,那該怎么辦呢? 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激發學習興趣
二、點撥
自學課文自讀課文 閱讀課文,借助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點句理解課文。 1、學生帶著任務讀課
2、學生分組學習小組多種形式學習
3、討論、交流,讀課文。 使學生懂得,讀書遇到“攔路虎”不能饒著走,應該迎難而上,勇于戰勝它。 三、匯報自學情況,抓住重點,指導讀懂。 1、什么叫“攔路虎”?
2、面對“攔路虎”繞著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3、你是如何消滅讀書時的攔路虎的?
4、如何查字典?
(一)、 要有耐心。
(二)、 要有恒心。 抓住重點句,談感受;
就自己如何解決“攔路虎”發表見解;
抓住重點句,理解全文。使學生懂得,讀書遇到“攔路虎”不能饒著走,應該迎難而上,勇于戰勝它。
四、
總結延伸 5、熟讀積累:
采用多種形式練讀全文。
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反復朗讀。
談談學了本文后的感受。 采用打擂臺、師生比試、小組比賽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交流讀你喜愛的段落;
齊讀全文。 感情朗讀
深化理解
教學反思心理學實驗表明:許多人在一起共做,可以促進提高個人活動(學習和工作)效率。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引發學生學習樂趣的教學方法之一。在氣氛活躍的小組中學習熱情高,每個人暢所欲言,互相啟發,互相促進。
板書設計:
12、讀書莫放“攔路虎”
迎難而上
面對“攔路虎”
勇于戰勝
伊索寓言教學要求: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知道這三則寓言的故事,能從寓意中獲得教益。
教學重點:能結合生活中的例子體會寓意。
教學準備:課前布置學生閱讀《伊索寓言》,了解有關《伊索寓言》的資料。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關知識。
1、 同學們都很喜歡看寓言故事,那你們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點嗎?
寓言,是通過一個小故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往往帶有諷刺和勸誡的性質。
2、 簡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曾經是一個奴隸。他機智幽默,聰穎過人,在兒童心目中始終扮演一個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它的內容十分在一定歷史條件下,題材相當廣泛,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臘的社會現實和風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層社會里奴隸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動物擔任。這些動物和人一樣,會思考,能說話,從本質上說仍是人的化身,代表著當時社會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課題,初讀寓言。
1、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伊索的寓言,課文共有三個故事。我們首先來學習《狐貍和葡萄》。(板課題)學生齊讀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