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1
6.簡單分析交流后給課文劃分層次,概括大意。第一段(1):“孿生兄弟”推測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第三段(6-8):闡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卻不能的原因。7.按段讀課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內容。1.抄寫生字新詞2.熟讀課文。由課題入手,初步把握“孿生兄弟”的含義學習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讓學生帶著問題通讀課文,這樣可減少學生閱讀的盲目性,引導學生弄清思路,對于情節、理解內容非常重要。板書設計反思重建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一、復習導入二、精讀課文三、結合板書,總結全文四、作業1.齊讀課題。2.說說人們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3.這孿生兄弟有什么相似之處與差異之處呢?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一)學習第二段。1.指導學生觀看一組關于火星表面情況的圖像,說出自己的觀察所得。2.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語句證明火星上曾經有水的存在。“XX年3月……分析……證實……”可見,火星有水的推斷是具有科學根據的。哪句話又能證明推斷的可信性呢?讀句“科學家研究分析了……亞馬遜河。”激發探究“火星上的水從哪里來”的興趣。3.齊讀第3 自然段,說說水來源的第一種猜測,讀讀第4自然段,說說水來源的第二種猜想。多讀把握領會。也可同桌間合作介紹水來源的兩種推測。4.課件演示,指名學生作模擬介紹,說明水來源的推測。5.讀課文進一步把握內容。(二)學習第二段1.過渡:火星與地球,同樣是行星,環境相似,水的來源相似,“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來,而且孕育出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還多”,“為什么沒能留住呢?”2.帶著問題講課文,找出原因。3.指名交流,分析指導。(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使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對物體的吸引力也小得多。(2)找出具體描述的句子,讀讀,體會作者形象化的的寫法寫出了氣體脫離火星表面的過程。如“大逃亡、裹挾著”賦予人的性格。4.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認為呢?科學家又是怎么認為的呢?引導讀句理解“然而……”5.可是,在沒有充分的科學根據可以證明之前任何結論都不能武斷(辨別“果斷”),科學的探究態度必須是嚴謹、一絲不茍,來不得一絲馬虎。火星上生命的存在與否,這是個怎樣的謎?你想知道嗎?那么,請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努力去探究吧。科學的大門正為你敞開著。1。弄明白“為什么說火星是地球的‘孿生兄弟’?”2.齊讀全文,作內容的整體回顧與把握。選用作業設計讓學生帶著問題通讀課文,這樣可減少學生閱讀的盲目性,引導學生弄清思路,對于情節、理解內容非常重要。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弄明白兩者之間的相似與差異之處。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和培養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板書設計6.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相似處 同樣……有水和生命存在差異處 水沒能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