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音樂全冊表格式教案(湘教版)
四、 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領略了黃土高原上極具魅力的民間歌舞,他們是中華民族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希望大家大膽地走近她,摘取她。下課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自主識讀甘肅民歌《刮地風》的曲譜,學會唱這首歌,并用豎笛吹一吹;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四四拍的含義和強弱規律,能認出小節、小節線、終止線。
2、感受陜西民歌的特點,并能隨樂跟唱,了解陜北秧歌的特點,并能隨歌曲《擁軍秧歌》跳一跳。
教學重點、難點:感受西部民間歌舞的風格特點,并予以表現。
教學過程:
一、 回憶西部歌曲的特點,學習《刮地風》。
1、 聽歌曲《刮地風》。
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從哪里聽出來的?
《刮地風》是流行于我國甘肅、青島一帶的傳統小調,也是新春佳節鬧秧歌時的常用曲目。
2、學唱曲譜
這首歌曲有四個樂段,分給四個組自己學唱曲譜。
(1) 5 5 3 5 │ 6 16 │5 5│ (2) 3 5 5 3 │ 2 3 5 │ 5 3 2 1 │2 —│ (3) 5 3 5 │ 5 3 2 1 │ 6 1 2 │ 3 2 3 │ (4) 6 12 │ 3 2 3 │ 1 2 1 6 │ 5 —││
句中帶有切分音型的重復,打破了均衡的節奏感,為旋律增添了歡樂的情緒。
3、唱歌詞歌詞敘述了一年十二月中各種節氣的變化和時令的特征,使人們在娛樂消遣、享受藝術美感的同時,獲得豐富的生活知識。
二、活動——扭秧歌
秧歌是一種主要流傳于我國北方廣大農村的民間舞蹈。這種舞蹈又叫扭秧歌或鬧秧歌,表演形式為多人組成秧歌舞蹈隊,分別持扇、帕、鼓、棒等,在鼓、鑼、鈸、嗩吶等樂器伴奏下,邊走邊舞,有的地區也表演故事。情緒換快、熱烈,很受廣大群眾歡迎,現已成為流行全國的群眾舞蹈。
1、 欣賞片斷扭秧歌(出示課件)
2、 學跳扭秧歌。
3、 配上音樂扭秧歌
4、 把準備好的手帕拉在手上,配上音樂跟著老師學扭秧歌老師可設一個秧歌隊伍,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動作、角色等,隨著歡快熱烈、富有特色的陜北民歌《擁軍秧歌 》參與到秧歌隊伍中來。
三 、小結
第三課 魚水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說出八三拍子的含義,能按其節拍規律擊拍或劃拍學唱歌曲的旋律。
2、能與他人合作,用優美和諧的聲音學會合唱歌曲《唱支最美的歌》,并選用打擊樂器參與表現。
3、能聯系近年來在抗洪搶險、救人、救火中解放軍的英勇行為和感人事跡,結合本課三首音樂作品的聽賞和演唱的體驗,說說解放軍與老百姓的魚水深情。
教學重難點:
1、體驗和感受軍民魚水情。
2、歌曲兩個聲部的協調,統一。
教學過程:
一、感恩軍民魚水情
1、 聽賞《大紅棗兒甜又香》
(1)導入 引用歌舞劇《白毛女》導入新課
(2)介紹 了解中國舊社會的歷史
(3)小結:這部舞劇描述了舊中國東北農村的一戶苦難人家的真實故事。在很多影片中可以看到,在舊社會,中國老百姓深受三重壓迫。他們不僅要受帝國主義的侵略,而且還要受官僚資本主義和封建地主階級的壓迫。整個中華民族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全國軍民奮勇抗戰,誓死保衛了我們的祖國。抗戰勝利后,各地的老百姓都把八路軍當成自己的救命恩人,他們紛紛拿出自家舍不得吃的蛋、糧食、棗兒等來歡迎八路軍戰士。
(4)聽賞《大紅棗兒甜又香》 了解歌詞,都說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