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二單元教案
世界上獨立形成的三種古老的文字比較表
古老文字 各自特點 共同點
發源地 形成時間 發明者 構造特點 書寫材料 都從圖畫文字發展而來,都有讀音,是三地人們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
象形文字 尼羅河流域 公元前31XX年左右 古埃及人 “畫成其物” 蘆管削尖為筆寫在“紙草上”
楔形文字 兩河流域 公元前32XX年左右 蘇美爾人 筆畫像楔子 削尖的蘆葦桿、骨棒作筆,在泥版上寫字
甲骨文 黃河流域(殷墟) 商朝 中國商朝人 “刻成其物” 刻在龜甲、獸骨上
教師出示材料,學生亮出觀點。
材料一:漢字的起源,自古就眾說紛紜,最為流行的傳說就是黃帝手下的倉頡造字。相傳,他長著四只眼睛,兩只用來仰視天上群星運行之勢,兩只用來俯察底墑龜文鳥跡之象。他從自然造化中受到啟示,創造了文字。 ——課文
材料二:……在社會里,倉頡也不是一個,有的在刀柄上刻一點圖,有的在門戶上畫一些畫,心心相印,口耳相傳,文字就多了起來……
——魯迅《門外文談》
問:
兩則材料的觀點,你同意哪一種?
文字的產生有什么歷史意義?
請您欣賞:出示有關甲骨文的圖片及甲骨文書法作品。讓學生感受中國古代的文字。
小結
文字產生的背景(或原因):記憶和交流的需要
文字產生的過程:
刻畫符號 圖畫文字 象形文字(真正的文字)
無讀音 有讀音
世界上獨立形成的三種古老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
文字的作用:告別野蠻、走向文明
2、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藝
出示《金字塔》的相關材料:
金字塔為何四千年不垮?
埃及的大金字塔——哲柯甫斯,是埃及第四王朝法老的陵墓,在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等七大古代建筑中,它最古老,經歷了4000多年的風雨。是什么特殊的建筑材料使其如此堅固恒久呢?
考古學家認為這一奇跡充分顯示出古埃及人的聰明才智。古埃及人善于觀察研究,他們發現在沙漠長年的風沙之中,金字塔的形態最能耐久,最能經受風吹雨打。考古學家曾在實地考察中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風沙多是刮于金字塔的底部,然后沿著斜面繞向另一個角,在后來的風力推送下,呈螺旋形繞著逐漸尖削的塔身旋轉,被塔身引導向上,最終從塔尖散失在空中。因此,風沙的破壞力對金字塔起不了大的作用;雨水也無損金字塔的塔身,因為雨水從塔身順流而下,塔身不積余水。因此,金字塔至今仍然屹立于世。